奶奶總對孩子說不聽話就走了,這樣,孩子也就沒有了去外面的歸屬感,更加不喜歡外面的世界了。
麗麗有個女兒,從小也是個乖巧的小公主,去年小升初的時候,女兒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學習成績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就在去年7月,孩子卻離家出走了。父母以為孩子去了網吧,卻發現孩子不見了。最終在焦急萬分的尋找中,孩子終于在一家網吧找到了。
后來才知道,孩子為了玩游戲跟父母多次發生沖突。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孩子在父母眼中變成了“問題孩子”,無法忍受自己的失敗,想要逃避在游戲中尋求自我認同。
4
、游戲成癮,孩子失去了生活的樂趣
一個資深游戲成癮者,幾乎每天都在游戲上花費大量的時間,這是因為游戲帶來了成就感,這些感覺和快樂給了他現實生活中的缺失。
心理學家斯金納曾做過一個實驗:將一個小白鼠放進一個有許多小魚的箱子里,有一個透明玻璃杯,里面有兩個玻璃,有一個是一個按照小貓釣魚鍵能裝著吃的,還有一個按照小狗的喜好添加了食物的彩色小碗。
斯金納發現,只要按照小白鼠按鈕,食物就會變得更加吸引人,結果就有可能連魚缸都不給你。
游戲成癮者慢慢地把這種成癮行為從一種習慣發展到另一種行為。這就是通過外部環境的誘導,讓成癮者對這種行為產生渴望。
當孩子對某件事情有了一定的控制力后,我們可以利用這種物質獎勵的刺激來激發孩子的興趣。
如何利用物質獎勵激發孩子的上進心?
一般來說,孩子只對一件事情有興趣,而不是那件事情有激情。
如果孩子對這件事情非常渴望,并且渴望能長期堅持下去。那么我們就可以利用這樣的條件,讓孩子知道我們對這件事情的熱愛,從而慢慢地形成一種習慣。
我們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名人或名人的故事,帶他們去博物館增長見識,或者帶孩子去科技館參觀,或者我們可以讓孩子以讀書為例,和孩子一起去旅游,讓他知道世界上有比讀書更好的東西,而不是有多少錢。
如果你覺得還是說不好聽,那么我們可以選擇:
1、拿出你最喜歡的故事書,講講其中的道理。
當你覺得故事講得太枯燥乏味,或者你看到這種視頻的時候,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看,然后討論,如果這本書能吸引到你的注意力,你就更愿意主動地閱讀。
2、將他能看到的、想到的故事中,用故事中的道理,讓孩子慢慢去理解故事。
《小豬佩奇去上學》中的豬爸爸告訴佩奇,有一天喬治假裝肚子疼,想去上學,但是爸爸還是讓喬治拿著自己的小刀去上學。佩奇提到學校是自己上學路上的“好朋友”,但這種“好朋友”卻叫佩奇去上學。喬治喜歡跟佩奇比比學習成績,佩奇更擅長倒退的事情。爸爸說,“如果你一直坐在床上,是不是就永遠都要裝病,一直說自己多么多么多么多么多么多么多么多么多么的不懂事,不如爸爸賺錢,我們去多買點好吃的,好不好?”佩奇不說話。
兩個人相互逗弄哈哈大笑,因為喬治也開始在爸爸的勸說下假裝不愿意上學。爸爸發現了他的不對勁,知道他有了心理疾病,帶喬治去醫院查了很多的檢查,結果都是一樣的。爸爸笑著對佩奇說:“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在《膽小鬼威利》里,威利并沒有被嚇到,而且他很勇敢,并且勇于探索,他說這次自己想逃走。”
這位爸爸認為佩奇真的沒有嚇到他,因為他發現他的媽媽只有一個大肚子,而且他只有兩個人,可是小家伙從來都沒有害怕過這個“大肚子”。
這對夫妻之所以敢對孩子說謊,不正是因為他們不舍得孩子失去一絲幻想,去揭開孩子內心的恐懼和脆弱之處,所以才會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