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摔碎手機,我們的父母通常會怎么做呢?
孩子不聽管教,一生氣就“武力鎮壓”。
“你是不是又在玩游戲?”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又玩游戲?”
“你怎么又玩游戲?”
“還不去做作業?”
“你這孩子,怎么這樣不懂事!”
有沒有人,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吼孩子?
“你不知道你今天一天有多長時間不跟我說話嗎?”
“我今天情緒特別不好,為什么你做的事我都不能容忍?”
……
孩子不聽話,家長們就生氣了,沖孩子發脾氣。
家長說得越發火,孩子卻也越發倔強。
著名心理學家喬納森·F·皮亞杰在《孩子:挑戰》中指出:
“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我們是他們探索的對象。他們希望得到父母的承認、尊重、鼓勵、贊揚,他們希望自己得到周圍人的接納、認可。”
孩子的負面情緒,只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很難掌控自己的情緒,所以才會有些許的哭鬧、發脾氣。
父母在面對孩子“壞情緒”時,也不要以暴制暴,因為這是孩子第一次情緒的表達,并不代表著他們的情緒就一定會一直存在,孩子也不可能一直處于不被允許的狀態,我們需要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懷抱,告訴他:別怕,爸爸媽媽會一直在你身邊。
他們只是想要一個溫暖的懷抱,不想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告訴他們怎樣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只是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一樣。
孩子大哭大鬧,就是情緒管理不到位,我們要學會引導孩子,和孩子共情。
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來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但是在我們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過程中,一定要有一個前提:就是要讓孩子感受到:他不是被情緒控制,他只是被看見了,他需要得到理解和支持。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沒有聽孩子的想法,而是直接把他當作不懂事的孩子,強制要求孩子照做,那么孩子又怎么會開心呢?
所以,父母要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助孩子把情緒管理好。
02
經常被孩子”情緒”攻擊,真的很傷腦筋
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發脾氣、哭鬧時,講道理是有效果的,甚至會在他們發脾氣時,孩子妥協了。
這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要求比較嚴厲的話,孩子可能會一直放不下心,直到哭的肝腸癲盛。
所以當孩子情緒崩潰時,我們要先讓孩子安靜下來,等他把情緒平復下來后再進行下一步溝通。
03
給孩子的一個選擇
對于3歲的孩子來說,其實我們給孩子的選項并不是在這個范圍內的。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提出的選項是”如果你馬上就開始哭鬧,那是不科學的。”
因此,父母要做的不是給孩子一個選項,而是要給孩子一個選擇。
記得之前一個父親對女兒說:”如果你再哭鬧,那我就給你什么樣的禮物。”
當時女兒馬上就點頭,然后他說:”那你去”離家出走。
我要提醒大家,學會接受孩子的不聽話,是每個父母都該學會的育兒法寶。
01
孩子的不聽話,真的是讓父母””傷腦筋””嗎?
研究表明,孩子的不聽話,與大腦發育相關。孩子大腦發育的不均衡,會導致他們大腦發育不均衡,包括他們的視覺能力也是一樣的,而那些在兩歲時期就已經顯現出來的能力,恰恰是孩子最需要的。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言能力有了飛躍式的發展,但是這一時期的孩子情緒表達能力還很差。
他們就像是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并不會再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不能理解他們的意思,他們會用更加暴躁的情緒來表達出來。
02
有的時候,孩子的任性,并不是單純的脾氣”壞”
孩子們之所以會發脾氣,是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覺醒了,也就是孩子的思維模式開始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