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孩子敢不聽話?有哪些孩子敢不聽話?
在之前,讀者會采訪一個網友。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的性格,都是從小就不被允許。但是這里面,卻是“獨一無二”的。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還有一個網友對我說,小時候,只要說不聽的,不管他能聽懂多少,有時候干脆不聽,等到他不愿意聽,再使勁嘮叨。
也就是說,從他開始“不聽話”,父母就已經進入了“權力之爭”。
我曾經在文章中看到這樣一段話:
通常情況下,孩子在5歲前,父母的話是黃金,說的多了,就是嘮叨,煩人。
嘮叨得多了,就像一個詛咒,會增加孩子的負面情緒,所以父母要少嘮叨,多理解,少指責。
反之,像一個孩子和你說“謝謝”的時候,比如孩子給你遞來一杯熱牛奶,我們要及時地關掉,說:謝謝,不客氣。
著名主持人倪萍老師在《陪孩子終身成長》說: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獲得尊重,沒有獲得選擇的權利,就會變成想要的傀儡?!?/p>
要想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我們必須聽話,但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安全感來自于哪里。
如何建立安全感,給孩子更多的自主選擇
1. 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年輕人做選擇題。讓人選,他們在陳述中寫下自己的想法,但在做之前,他們要做幾項準備工作:寫哪些,還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做完之后再決定是否要行動。
在被試后,90%的參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和行動情況做出選擇,而不是僅僅在思考過程中,不會有任何有任何一個決定。
但是在當時,完全不建議的選擇,孩子的感受是可以被理解的。一旦孩子的情緒被父母理解了,那么在他們下一次出現這種行為的時候,可能會有更加的遵從,也會有更多的選擇。
在孩子自己做出決定時,他們會更愿意去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而不是以武力去威脅父母。
其次,保持適當的距離。
在孩子做出正確選擇的時候,父母需要注意這件事情,最好保持一定的距離。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最終的決策。
3.如果父母總是給孩子施加壓力,他們會變得不自信。
在很多人眼里,父母是非常強勢的,但是在孩子的角度來說,他們也是有一定的壓力的,他們也會下意識的去思考這樣的問題。父母其實應該做的是適當的給孩子減少壓力,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自己的事情,變得更加優秀。
我是奶茶西紅柿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于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