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被撓腳心疼,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對于孩子不聽話的情況,很多家長都存在著不同的態度。
有的家長態度冷淡,可能要以訓斥來結束談話;有的家長則開始大吼大叫,甚至會動手;有的家長態度溫和,也可能是在言語上攻擊孩子;有的家長態度粗暴,也可能是在行為上攻擊孩子。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但是,家長的態度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卻是久遠的,是無法挽回的。
那么,當家長的態度是:孩子有這3種行為,說明他們內心有問題,是叛逆?還是有問題?
——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正確解讀青少年行為背后的心理問題,能夠更好地幫助家長解讀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解決孩子的問題。
——《如何幫助孩子走向獨立》
正如《如何幫助孩子處理青春期的危機》一書中所說,如果想讓孩子走上一條健康的成長之路,家長就必須提高孩子心理健康水平。
那么,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平穩地度過青春期呢?
01
少嘮叨,多傾聽
青春期的孩子最討厭嘮叨,說教類的話也是最容易被家長們忽視,但嘮叨其實也是一種無效的溝通方式,也是一種不尊重的溝通方式,是家長們需要提高孩子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一檔節目中,節目中,“男孩向媽媽”的節目中,13歲男孩因為不想寫作業被媽媽批評了,他就和媽媽對罵,接著就是說,他故意和媽媽頂嘴。
他實在是忍無可忍,于是,就故意和媽媽對著干,結果后來媽媽向警察說道:“孩子我希望警察叔叔不要他了,他還會打媽媽”。
男孩氣呼呼的跑回房間,媽媽也氣得不得了,拿著拖把就把他攆上了馬路,最后被警察叔叔抓住了才罷休。
其實,這位男孩兒也不想學習,他的學習就是為了打游戲,只要不學習,那就什么都可以搞定了,而媽媽是為了阻止他,為了不影響家人復習,也為了讓他以后不要再打游戲。
有的父母可能會問:“孩子這么小就不學習,豈不是廢了?”
這是個不爭的事實,父母應該先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反應,然后再去用委婉的話,一點點引導孩子。
比如:“你想要先寫作業還是先寫作業?”
孩子如果不想寫作業,就會鬧脾氣,父母就可以讓孩子先寫作業,
如果寫了作業孩子還想玩,父母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你是想先寫作業還是先做游戲,都是你自己的事兒,如果你不想寫,你就先寫作業。”
父母可以說出自己的感受,但是必須要讓孩子自己選擇。
父母可以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感受,然后才能和孩子產生共情,用“我知道…”的句式來表達。
“對不起”,代表著父母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圍內,平等的對待孩子。
比如:“剛剛開始時,你寫得不夠好,讓媽媽很著急,對嗎?”
而不是:“你還沒寫完作業,我看到你的房間很亂,東西也扔得亂七八糟,寫完作業就忘了。”
可以說:“你房間的垃圾扔得很亂,希望你先寫作業,以后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好。”
3.贊美和鼓勵,并用智慧的語言和智慧來澆灌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曾說過一句話:“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渴望欣賞能夠被欣賞。”
鼓勵能夠激發孩子身上的潛力,引導孩子樹立自信。
父母可以將一些表揚孩子的話,寫在紙上,放在顯眼的地方,貼在孩子的書桌上,這樣會讓孩子更加有信心。
這樣他在學校和父母相處的時候,也會充滿信心,努力學習,將來也會擁有強大的內心和遠大的抱負。
4.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一個人的一生,會受到很多的影響,在學校教育孩子時,父母應該給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和孩子站在同一個角度上去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