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心理案例
有研究表明,“不聽話的孩子”的教育方式有消極的一面。
不聽話的孩子總是目中無人,他們不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認為自己做出的決定是正確的,可是無論如何,家長都認為他們是錯的。這樣的孩子做事情就缺乏明確的是非觀念,易沖動。如果家長讓他們聽話,他們就會很沒有規矩。所以要讓孩子聽話,家長就必須做出正面的榜樣。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案例:
小陳有個三歲的女兒。一天,小陳忙于工作,回到家之后發現女兒不見了,詢問之下才知道,女兒被幼兒園里一個小男孩追趕上了,小陳下意識地回頭追了一下,沒想到女兒一甩手就跑得很快。
然后小陳生氣地說:“你怎么這么笨,連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你有什么資格跟老師說呀?”
當時小陳聽到這句話,只覺得孩子好傻,情緒很低落,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但當她蹲下去安慰女兒的時候,孩子好像一下子就又開心起來了,她也感覺自己說的很對,情緒好了很多。
事后,小陳又感慨道:“我真是沒眼光沒辦法了,看別人的眼神比我更好,就覺得孩子是不是也很可憐啊?”
這位網友說:“我也經歷過這種滋味,自從孩子進入初中后,就在和他的相處過程中發現他真的越來越像個小大人了。他在青春期沒有明確的目標,需要父母更多的引導,很容易被書中的小機關吸引。”
身為父母,我們都經歷過青春期,那時我們也經常會和孩子發生沖突,其實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引導。
《解碼青春期》一書中曾寫道:“一個男孩需要鼓勵,一個錯誤的行為會走上‘壞孩子’的道路。”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脆弱又自卑,敏感又叛逆。
父母應該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孩子?
1.與孩子溝通,放下控制的心理
在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中,父母的內心也隨著孩子日益成長,那個越來越高的“我”,也在逐漸從一個“小孩”變成一個“大人”,
這是一個新的時期,孩子需要家長給予他們更多的尊重。
我們可以嘗試著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以“家長”的身份壓制孩子,我們要學會和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要能夠像朋友一樣的心態去理解他們,這樣孩子也會更容易和我們吐露心聲。
2.珍視孩子的童真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也會越來越高,他們不再像小時候一樣“毫無征兆”的開始對父母的告狀。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的行為和態度就會更加明顯,而孩子會對我們越來越多的依賴,更加依戀我們,這是好事。
如果我們能夠看到孩子的童真,就能夠真正的理解孩子在成長中的表現,但我們也不能怪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那我們就不能因為孩子的“不乖”而傷害到他們。
同時,我們也應該知道,如果孩子只是因為不聽話被我們懲罰了,而不懂得表達內心想法而做出了錯誤的行為,那我們就應該鼓勵他、懲罰他,但同時也要給他這個信號。
因為孩子這時可能并不清楚他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而是當看到他不聽話的時候,我們要立刻去理解他,并且要堅定地站在孩子的身邊陪伴他。
理解孩子的情緒
咱們每個人在每個人生當中都會有很多事情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當我們情緒高漲的時候,這個環境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心情,所以我們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去批評指責孩子。當孩子一高興的時候,我們就會夸獎他、高興,反之就批評指責孩子。
3.不要強迫孩子
如果孩子剛一高興的時候就哭,我們也不要強迫孩子。因為我們強迫孩子也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會讓他們對自己的情緒沒有掌控力,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把握好自己的情緒,同時在孩子表達情緒的時候我們也要盡量不要去壓制他,因為我們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把控情緒,然后再去同理孩子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