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青春期的孩子脾氣又倔又沖,普遍難管,我家女兒就是這樣。
小學的時候聽話懂事,學習認真,成績優異,結果進了初中,卻變成了一個厭學、逆反的刺頭兒,動不動就給我臉色看。
更讓我受不了的是,她還迷上了玩手機,整天捧著手機,不是躺在床上,就是窩在沙發上,看到她我就來氣。
眼看著她有越來越沉迷的趨勢,我開始有意識地限制她手機使用的時間。
“作業寫完了,不要總想著玩手機,好好預習、復習,你要是學習這么認真就好了!”
“以后每天最多看1小時,周末每天看2小時。”
女兒一聽,激烈反對,各種央求。在討價還價之后,我們把時間定為每天一小時,周末4小時。
一天,女兒找我要手機上,說要查資料,看網課。
當時已經晚上九點多了,我那天又比較累,于是叮囑她10點半前睡覺,把手機給我放客廳。
凌晨一點多,迷迷糊糊一覺醒來,去客廳拿手機卻沒找到手機。
我走到女兒房間,看到門縫中透出隱隱的光。進去一看,女兒正躲在被窩里看視頻。
我一下子就炸了。這么晚不睡覺,還在被窩里看手機,約定好的事情完全沒有做到!
我怒火中燒,把女兒狠狠罵了一頓:“你答應我的事自己忘了嗎?說話是放屁嗎?”
“學習不行,看手機這么帶勁,熬到這個點,明天上課能有精神頭才怪了!”
說完就把手機奪了過來,氣沖沖的回了房間。
結果第二天,女兒一起來就和我賭氣,煮好的早飯不吃。
我也是一陣火大:“你做錯了還有理?這副態度給誰看?是誰慣的你?”
女兒也不甘示弱,大清早就和我大吵一架,最后氣沖沖地去了學校。
臨走之前,她居然哭著沖我大喊:“我恨你,我希望你不是我媽!我也不是你的女兒!”
女兒的話如同一把尖銳的刀,狠狠扎中了我的心。
從她出生開始,我就一直全心全意,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她身上。
可她現在就是這么回報我的?不僅學習不認真,厭學情緒越來越重,還變得這么叛逆,跟我的關系已經差到不能再差了!
02
后面幾天,女兒聲嘶力竭地哭訴,總在我耳邊回蕩。
每每想起來,我都不理解,更是心痛。
痛定思痛,我決定去尋找答案,弄清楚為什么小時候那么依賴我的女兒,如今會對我喊出“不想當我女兒”這樣的話。
我關注了很多教育專家,看了他們的視頻、文章,也看了很多家長的經驗分享,最后加入了“拯救青春期叛逆、厭學、休學孩子”父母成長訓練營,踏上了自我成長之旅。
在訓練營里,我遇到了很多跟我一樣痛苦的媽媽。
她們有的是因為孩子厭學、休學,有的是因為孩子抑郁、叛逆、離家出走。
我這才意識到,原來,青春期的孩子這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一時間心理上沒有那么恐懼了。
課上,老師幫我做了全方位、清晰的分析,引導我一步步去回想、反思過去教育女兒時,做錯了什么,并嘗試去讀懂青春期孩子的心理。
也是第一次,我聽到了這么專業又易懂地指引:“青春期,是生命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變化迅猛的黃金時光。進入青春期后,孩子面臨生理、心理上的劇變,親子關系處理得好,青春期就會變成修補期、助推期。”
老師告訴我,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最糟糕的父母,不是沒有文化的父母,而是抱著陳舊、錯誤的教育方式,從不成長、改變的父母。
父母只有將過去的偏見和固有認知清零,站在和孩子相同的高度,與孩子面臨共同的難題,才能科學有效引導孩子成長。
以前,我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孩子說教和鎮壓,缺乏理解和共情,取而代之的是責罵,孩子自然充滿排斥,不愿意聽從。
那我該怎么做,才能改變這一切呢?
老師說,家長要轉變觀念,管住嘴,守住心。尤其是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有時候不說,比說了更有力量。
03
1、采用積極的溝通方式,正面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負面評判孩子
越深入學習,越不斷反思,我意識到,其實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家長,是不懂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的。
面對孩子身上的缺點,和那些不良行為,如說話不算話,不愛學習,控制不住玩手機等等。
我們總是采用嘲諷、貶低、斥責、命令等強硬的語氣和說教的方式。
這樣簡單粗暴的語言模式,不僅無法讓孩子聽話、改正,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和怨恨。
老師告訴我,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其實有一個簡單的溝通公式,拿來就能用:
當你(客觀描述孩子的行為)時,我感覺(表達家長的感受),因為(闡釋這種行為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過去,每當看到女兒偷偷推遲歸還手機的時間,不主動寫作業時,我都會說她幾句:
“怎么那么不自覺?到點了心里沒數嗎?”“學習時怎么不見你這么想方設法,多學一會兒?”
現在,過了女兒約定歸還手機的時間時,我會專注于表達我的感受:“你答應媽媽今天看一小時手機的,我希望你再玩一小會就交手機哈,因為我擔心你看久了傷害眼睛。”
讓我意外的是,平時一催就垮下臉,態度煩躁惡劣的女兒,竟然馬上放下手機并跟我道歉:“對不起媽媽,我忘記啦,現在我放松一會兒眼睛,就回去寫作業。”
我想,這就是溫和表達,表達期待,而不是表達情緒的魔力吧。
2、轉變心態,把孩子當前的問題與不足,看成是父母的成長的機會
一度,我很看不慣女兒身上的缺點。
當她從一個乖巧聽話的女孩,變成喜歡頂撞、厭學逆反的少女時,我認定她是欠收拾,需要我“修剪”一番。
我急于讓女兒重新變回過去的模樣,于是,不僅拿她跟班里的同學比,還跟過去的她相比。
“你看看你現在,不愛學習又不聽話,媽媽多希望你能永遠跟小時候一樣啊!”
“你看你們班的誰誰,這次又考了第一,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優秀呢!”
女兒聽了總是情緒激動,然后變本加厲地跟我對著干。
直到一次無意中的機會,我在接孩子的時候,聽到一位家長提起,剛上六年級時,班級里舉辦過一次評獎。
原來,那次女兒本以為自己一定會入選,可沒想到,票數遠遠落后。
對自己的懷疑,和同學的優秀,讓她產生了挫敗情緒。
而我沒有關注她那幾天的情緒低落,反而不斷批評、數落她。
從學校到家里,女兒都得不到想要的認可,這讓原本就開始自卑的她更加絕望了。
于是,她開始迷上了手機,從虛擬的世界中尋找快樂和安慰。
老師在課上曾經說過,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所以,當家長看到一個突然問題增多、行為失當的孩子時,不應該去責罵、貼標簽。
而是要仔細觀察,用心聆聽,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孩子的行為背后,真正的原因,
看見他們那顆絕望無助,渴望被看見、被認可的心。
而幫孩子恢復自信,是他們往前邁出成長那一步的關鍵。
04
就這樣,我學習著,反思著,改變著,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當我不再跟青春期的女兒硬碰硬時,所學到的教育方法開始發揮作用了。
女兒放下了滿身的戒備,又開始向我親近起來。
同時讓我驚喜的是,在半期考試中,女兒考了班里第十七名。
這個成績雖然不算特別好,但我知道,對女兒來說,已經是質的進步了。
當天晚上,我送給女兒一個禮物。
當她打開一看,發現是一部新的手機時,驚訝而不敢置信地看著我的眼睛。
我認真地說:“你這段時間的努力和表現,媽媽都看在眼里,你值得擁有一部屬于自己的手機。手機只是輔助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工具,媽媽相信,我的女兒一定會合理安排時間,讓手機成為得力的小伙伴。”
女兒又感動又興奮,哭著擁抱完我又去擁抱她爸。看到孩子那么快樂,我和老公也非常高興。
那天晚上,我好奇地問她:“剛收獲新手機,你打算怎么安排呀?”
女兒摟著我的胳膊:“媽媽你放心,我都安排好了,明天正好是周末,我今天先把學習任務趕下進度,明天可以放松地玩好一會兒呢!”
原來,適度放手,把自主權還給孩子,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不僅不會出現我擔心的沉迷,反而會慢慢激發孩子的主角意識,鍛煉統籌計劃能力。
一場青春期的厭學逆反,就這樣有驚無險地化解于無形了。
走過這段路,我發現還有很多家長面臨和我一樣的問題,孩子進入青春期,變得厭學、叛逆,脾氣大,卻不知道怎么引導、教育。
因此,我推薦大家和我一樣,參加“拯救青春期叛逆、厭學、休學的孩子”父母成長訓練營,系統學習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法,4天課程僅需9.9,一杯奶茶錢,點擊下方卡片即可報名~
在不斷學習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逐漸懂得,我們家長最應該做的,就是多專注自身成長,多學習、多理解、多反思。
如此,當我們遇到孩子出現成長問題時,才能有方法、有心力去面對,繼而幫助、引導孩子走出問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