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了不聽話了還想要父愛母愛
一個朋友說自己家有一個13歲的孩子,從小他一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稱為“小公主”。他能夠讓自己感到滿足,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發現,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原來很“好”的朋友也越來越少,甚至偶爾會無話可說。
之前同學聚會的時候,大家都在感嘆現在的孩子真是太難養了,從那時候開始,大家開始把孩子看做是跟“留守兒童”,跟自己童年一樣,小時候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彼此之間是最親近的。可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彼此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隔閡越來越深。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因為工作忙,父母在外打工,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直到今年春節,夫妻倆才回到家中。
只見媽媽和孩子一起吃著奶奶做的飯菜,孩子在一邊玩著玩具,一家人都夸孩子聰明,雖然孩子聽父母的話,但卻總是感到委屈,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
究其原因,是孩子的疏遠和不信任,激發了父母心中的不安全感,也是父母教育失職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種不安全感的產生是由于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對于父母的安排和過度的挑剔有強烈抵觸心理。
而父母對孩子的強勢和要求時,孩子內心深處是非常想要達到父母的要求的。
孩子之所以會產生不被信任、不被父母信任的心理,實際上是因為對父母的不滿被父母的情緒所控制,使得孩子沒有辦法分清自己和父母之間的界限,也無法建立自信,做任何事情都沒有自信,而這種負面情緒很大程度會影響到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
因此,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重視“說話藝術”,盡量用鼓勵的語言,溝通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1、“你可以做……………”
父母應該在孩子面前多表現出對孩子的信任,這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自信,并且給予他足夠的自信心去努力的去完成一件事情。
2、“你一定要……………”
父母應該在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把孩子所做的事情告訴他,讓孩子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在活動過程中明白,自己能夠幫助父母。
3、“你最近一次作業做的很不錯,媽媽為你感到驕傲”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如果父母總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孩子,不允許孩子做任何事情,孩子會慢慢地失去自信,會變得越來越自卑,內心敏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父母要讓孩子感覺到,不管他做什么事情都是被認可的,當父母對他的這種做法給予建議的時候,孩子一定會同意。
孩子遇到困難就發脾氣,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相信你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因為你是個好孩子。”孩子們不僅自己得到了鼓勵,還能從內心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4、“我相信你能行”
經常受到父母的否認和責罵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產生一種負面的認知:“我做不好,我就是不行,我做不好。”
父母需要不斷地鼓勵孩子,讓孩子有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我相信我能行,我能做好。”“我的能力很好,我比別人有潛能。”“我相信我可以做得更好。”
孩子遇到挫折就發脾氣,家長不要為孩子的情緒發泄而阻止他們的情緒發泄,允許孩子釋放情緒,釋放自己的情緒。
5、“我相信你能行”
允許孩子犯錯,讓孩子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增強。
7、“我相信你,因為…”
孩子要做什么,你相信他能自己做到,而不是需要我們去指點江山。比如:“我相信你能做好。”“我相信你能處理好這件事。”“我相信你能處理好這件事。”
8、“你很聰明,會自己解決這件事。”“你很棒,繼續努力。”
9、“你很有想象力,多多關注你自己!”
對于孩子的事,不要輕易下結論,也不要替孩子做決定。孩子會在探索中犯錯誤,也是學習成長的一部分。
9、“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寶貝,以后要多做幾次”。
對于孩子的事,可以鼓勵和表揚,但是不要讓孩子一直感覺到自己的“聰明”,這樣孩子就會覺得“我就是這么聰明,我就是這樣的”。
10、“我們找個借口拒絕你的要求,但是你得好好思考,以后怎么做才能滿足要求?”
孩子從父母的話里感受到的是不被父母重視,不被父母重視的感覺,所以他們也不喜歡說話。
11、“你是不是改寫作業了嗎?”
在孩子跟你說了一堆事情之后,他們會回應你“是的”,而不是“你是錯的”。
12、“你準備怎么辦呢?”
你可以說,“我等一下再寫。”
12、“我跟你說個事情怎么了?”
孩子聽到你的提問,也會有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