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孩子不聽話越說越厲害,父母說一句,孩子要有個反應,就是十八般武藝、雷霆萬鈞,甚至不惜一切代價讓孩子聽從。
但是孩子在聽父母的話時,往往會給人一種表面上努力,但實際上是在聽父母的話,盡管很忙,也仍然沒有逃脫父母的“魔掌”。
不聽話,就像一枚叛逆的小炸彈,隨時有被引爆的危險。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一、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會有哪些性格缺陷?
1、易暴躁
情緒是有釋放壓力的渠道的,因為孩子的生理構造和成人不同,他們的神經系統比成人更加敏銳,對負面情緒的反應速度更快,而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會被孩子模仿。
尤其是2歲左右的孩子,他們很容易被大吼大叫,從而形成暴躁的脾氣,對父母愛搭不理。
2歲左右的孩子,會經歷“秩序敏感期”,孩子對物品的擺放和擺放都有嚴格要求,對物品的擺放也有所要求,如果擺放位置過于刻板,會讓孩子無法忍受,也會讓孩子變得暴躁,長大后會在很多事上表現出來。
3歲以后,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完善,會有意識地模仿周邊的事物,如果家里的物品擺放和父母的擺放不一致,會讓孩子感到困惑,為了自己想要整齊的物品,會極力想要放棄,
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
可以在他需要幫助時,給他使用說明,讓他知道需要的時候,父母會幫他一起完成。
4歲左右的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對物品的擺放和位置的擺放也會格外的關注,因此,家長要在每次做對的時候給孩子一些鼓勵,不要讓孩子自暴自棄,更不要去打破這個秩序,這樣只會讓他變得更加焦慮。
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不要讓孩子養成自私的性格,也不要讓孩子養成習慣,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其他的孩子,都應該給予幫助,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而不是打亂孩子的生活節奏。
5歲左右的孩子,開始進入秩序敏感期,但也有很多孩子處于對秩序敏感期,不能接受秩序感的存在,會非常抗拒。
孩子不想長大,但是無法反抗父母的管教,又不能完全獨立,所以只能靠父母,這種心理就很正常。
所以,父母要多去關注孩子這個階段的成長,不要一味地順從,如果無法無阻,可以適當的進行一些引導,但是絕對不可以過分的嚴厲。
父母要把握住以下6個教育原則
01、及時給孩子愛和肯定
愛孩子,包括孩子的成長,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做的事,在孩子有了“秩序感”后,才能獲得更好的教育,不能因為父母的偏愛,而全盤否認孩子,讓孩子感到失望,所以父母要及時給孩子愛和肯定,當孩子覺得有價值時,他才會向父母袒露心聲。
02、父母要把握好情緒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感到很氣憤,憤怒,而這些情緒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變得更加的情緒化,也會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這樣的話,孩子不僅不會更加的開心,反而會影響親子關系。
03、學會放手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忽略了這點,那就是,當孩子在"任性"的過程中時,我們一定要學會學會適當的放手,不要過分的約束孩子的行為,這樣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任性,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孩子還是一個"很"文靜"的孩子時,家長更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要過于急躁,也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要學會適當的放輕松,給孩子自己消化的時間。
04、建立威嚴
讓孩子成為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是有很多原因的,我們不一定要為此去打罵孩子,只是在給孩子"立規矩"的過程中,我們自己要做好榜樣,樹立好的形象,要在孩子面前樹立起威信,在孩子面前就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少說話,多做動作,當我們做好了榜樣,孩子自然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