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能打嗎?
有的孩子每次一犯錯,就會說“為什么打”,
其實不是他不聽話,而是他不知道該怎樣正確的方式去表達自己。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nèi)驅(qū)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diào)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01 很多孩子一犯錯就會撒謊
前段時間,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吃飯的時候不小心把飯菜掉在地上了,衣服弄臟了。
媽媽責怪孩子沒有禮貌,而孩子卻把飯菜倒在地上,非常地不把話要說出來。
結果,媽媽又忍不住了,憤怒地打了孩子一頓。
孩子雖然一聲不吭,但心中卻是極為不滿,只因為自己剛才沒有收拾好玩具,媽媽又把玩具給扔掉了。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有一種愧疚感,讓他覺得自己的行為讓媽媽不高興了,覺得自己不該有這樣的行為,
而爸爸卻沒有發(fā)火,選擇了沉默,其實孩子內(nèi)心的愧疚感并不強烈。
父母責怪孩子不聽話,其實是希望孩子可以改正身上的缺點。
可是有些孩子卻十分的叛逆,可能會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卸給父母,尤其是在青春期的時候。
其實父母可能因為工作壓力太大,有些事情確實是不能跟孩子說,那么孩子就會把這種對父母的怨恨轉(zhuǎn)移到自己的身上,認為自己反正什么都不愿意做,拖累了父母。
就在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變得暴躁、不聽話,甚至是開始頂撞父母,認為父母沒有資格管自己。
這其實都是正常的,因為叛逆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他們并不是不愿意跟父母講,而是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愿意聽父母的,如果父母總是強行管控孩子,孩子就會變得更加叛逆,從而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有時候甚至不愿意和父母說話。
四、叛逆期孩子喜歡說不,其實是一種在說教的行為
孩子喜歡說不,其實是一種在說教的行為,也就是說孩子的內(nèi)心已經(jīng)被父母侵犯了,孩子已經(jīng)開始變得不愿意和父母溝通,這是因為孩子不希望父母總是以一種命令式的語氣跟自己說話。
比如:
“我都已經(jīng)快要被你氣死了,你還在那里玩手機,我真的是生不如死了?!?/p>
“你怎么這么懶!這么不自覺!”
“作業(yè)能不能寫完?你怎么這么不自覺!”
父母總是長篇大論,對于孩子來說,其實就是一種傷害。孩子越聽越聽越困,越不想聽,就越會用父母的嘮叨、說教,引起他們的反抗。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這種正面的環(huán)境下,讓孩子產(chǎn)生負面情緒,產(chǎn)生自我安慰,逐漸疏遠孩子,然后就會產(chǎn)生一種“算了吧,反正我都這樣了,我也無能為力了,我好像確實還是我爸媽管得不夠,反正他們生氣,我也無能為力。”
這是孩子的真實想法。而我們自己也是“原生家庭”中的一員,經(jīng)常抱怨、否定孩子,孩子就會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對父母失去信心,也容易產(chǎn)生心理障礙。
正如畢淑敏所說:“對父母而言,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塑造成父母希望塑造成的樣子?!?/p>
心理問題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間的,而是日積月累間形成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跟父母的遺傳基因中的遺傳基因有關。
而焦慮、抑郁的孩子,往往來自于父母的遺傳基因中存在著三個特征:
第一, 父母的情緒,孩子都會受到影響;
第二, 孩子的生長環(huán)境,父母的家庭環(huán)境,特別是父母的焦慮性格,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
第三, 父母的婚姻關系,家庭氛圍,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有研究顯示,父母經(jīng)常吵架的家庭,孩子發(fā)生情緒問題的幾率比普通家庭高出1.76%,而且家庭的溫馨和諧程度越高,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都會有負面影響。
家庭中“硝煙彌漫”,父母關系不和、爭吵是常態(tài),不僅會讓孩子情緒低落、煩躁、膽小懦弱、反叛,還會讓孩子變得抑郁、不合群、感情淡漠、性格暴躁、甚至離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