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不聽話心火大,家長總是忍不住發火,越是不想讓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就越是叛逆不聽話,家長吼叫也沒用,為什么呢?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面對孩子不聽話時,我們到底應該怎么辦?
我們家的孩子就是一個聽話的小天使,這讓我感到很驕傲。
前段時間孩子放學后回家后,進門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回來啦!”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讓我非常驚喜的是,這位媽媽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溫和的人,懂得在孩子調皮的時候,就不打不罵,認真的聽孩子說話,不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
因為我知道,作為父母的我們,會覺得自己是愛孩子的,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們愿意耐心的、認真的聽孩子說話。
所以當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的想到:“孩子調皮搗蛋是不是也是因為我的責任?!?/p>
如果我們去聽一聽孩子的話語,會發現孩子是希望自己得到父母的認可,被認同的,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
而我們卻沒有去聽孩子的話,更沒有靜下心來和孩子好好溝通,更沒有心平氣和地去參與孩子的成長。
04
我們是否愿意傾聽孩子的心聲,是否愿意聽孩子的真實想法,是造成我們與孩子之間溝通障礙最大的因素之一。
小麗是一名80后職場媽媽,對于如何去讀懂孩子,她有著自己的觀點。
小麗的兒子特別喜歡聽小麗的嘮叨,不管是生活上的還是學習上的,小麗都會囑咐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只有聽話了,將來才能有出息。
可是小麗對兒子的管教幾乎是無微不至,可是兒子在小麗看來卻是嘮叨不停。
為了讓兒子能夠理解媽媽的用心良苦,小麗為兒子準備了一桌飯,可是兒子卻吃得很少。
小麗感到很無奈,自己辛辛苦苦的付出,換來的卻換來兒子的不知好歹徒。
其實小麗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十分氣憤,兒子卻一點都不體諒自己,還怪自己不懂事,不知道上進自己不爭氣。
是什么讓兒子變得如此叛逆呢?
原因其實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沒有意識到錯誤的后果
父母認為自己說的每句話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孩子必須聽,但是孩子其實并不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在這種錯誤的認知下,就會把孩子越推越遠,與孩子漸行漸遠。
2. 會讓孩子變得懦弱膽小
孩子的錯誤往往是由于父母的一些錯誤的教育,或者是因為父母的不作為而導致的,孩子變得膽小懦弱,沒有勇氣,沒有膽量,在家長嚴厲的教育下,孩子變得膽小怕事,不敢勇于承擔責任,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一旦發現自己犯錯,就會馬上改掉。
3. 家長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傷害
在一些父母的口中,孩子永遠都是孩子的行為,哪怕孩子做錯了事情,他們也會因為孩子的一句話就給孩子定性,有些父母甚至會經常性的拿孩子和其他的孩子進行比較,這讓孩子總是處于一種害怕被否定的心理狀態中,這種心理狀態,孩子的成長是非常脆弱的,孩子很難變得優秀。
有些家長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充滿了否定的言辭,他們習慣性的認為自己是在教育孩子,生怕孩子做的不好,但是這樣的話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在自己和別人的眼里,自己的家人就永遠都是一個“不合格”的人,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每一句批評都會讓他們的內心非常的受傷。
因此,父母的“不合格”話語是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甚至長大以后出現對于社會的恐懼心理,變得越來越不自信,而這個時候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會變得越來越差,很難再交到朋友。
三、父母“牢騷式”的言語教育,使孩子失去了陽光自信
牢騷會使得孩子更加自卑,消極的心理狀態,導致孩子無法從內心健康成長,在他人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優點,這樣孩子的心理就會變得越來越差,無法自信起來。
父母如果“牢騷式”的話語,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孩子會覺得自己無能,從而產生自卑心理,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正常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