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突然變得不聽話,也是一個不可理喻的階段。
這是孩子進入了第二個叛逆期,也就是傳說中的Terrible Two。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初步發展,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自主能力,所以說,3歲以前的孩子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可是3歲以后,很多父母卻發現,孩子好像變了一個人。
前幾天跟朋友聊天,他就抱怨說:“我都說了10幾遍了,他還是不聽。”朋友感慨道:“你說的都對,可他就是不聽。”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說完,朋友就去廚房做飯了。可是,等到兩個小時后,朋友卻聽到他在臥室里大哭,他這才發現,平時乖巧的孩子,怎么一夜間變成了這副作用了?
朋友說,“本來事情也沒這么嚴重,可他每次一哭鬧,我的情緒就上來了。”
朋友說,“我做他最愛的糖醋排、排骨、油條、蝦等等,可是孩子總是心不在焉的樣子,根本不喜歡吃。”
“我和他爸想了想,決定不帶他出去玩,在家陪著他。”
說完,朋友就把手機從抽屜里拿出來,打開了動畫片給他看,但他一直盯著屏幕,最后實在忍不住,就把手機搶了回去。
孩子非常開心,一路上都很聽話,和朋友一起吃飯、看電視、看電影,朋友還夸了他很聰明。
我想,很多家長會說,“我這是在教育他啊,他就應該聽話啊!”
這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制造親子沖突。
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同,渴望大人能夠理解他們,理解他們。
而這樣的反饋很可能讓孩子感到很失望,乃至挫敗。
其實,家長要學會和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真正的內心需求。
作為家長,應該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和他們平等溝通。
“看起來你這個觀點很有意思,那是你自己覺得目前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很有意義。”
“哦,原來是這樣啊!”
“原來是這樣啊,”
當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了,情緒就會得到舒緩,他就會很愿意和你交流。
他不喜歡被說教,所以,家長要學會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平等的溝通。
4、巧妙溝通,學會聆聽
“你要是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
“你要是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
“你要是再這樣,我就不理你了!”
“你為什么不聽話,你就不能做我們的兒子?”
“好好學學,我們讓你少走彎路。”
如果孩子叛逆、不聽話,家長能采用哪種應對方式呢?
答案是:用對方法,但不走尋常路。
為什么家長會感覺到很失敗?
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嗎?
還是因為孩子叛逆嗎?
這是因為你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看不見、不懂孩子的需求,所以你覺得孩子叛逆。
因為孩子渴望父母的關注、渴望父母的尊重、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
我們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他們的一面鏡子。
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巨大,父母良好的教養方式是孩子茁壯成長的基石。
我們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不一定是語言本身,而是我們行為方式,是孩子效仿的方式,如果我們能夠修正自己的不良行為,不對孩子進行打擊,以身作則的示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孩子,孩子自然會很自然的改變自己。
4
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不給孩子貼標簽就是因為父母自己本身就是這樣嗎?不就是說要給孩子貼標簽嗎?其實,我們也希望孩子能夠受到真正的教育,我們不希望孩子成為我們大人眼中的孩子,但是我們也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只是,我們可能并沒有真正的了解孩子,因此,當孩子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為時,我們更應該給孩子貼標簽,糾正他的錯誤行為。
5
表揚孩子也是需要技巧的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一個著名的實驗,旨在幫助父母了解孩子,最終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