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不說話也不聽話,讓他學說話,結果可能就連10歲的孩子也不理你了。
事實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不完善,更多的是通過大腦來觀察和學習。
所以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語言表達的是十分重要的。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為什么說臟話的孩子不善表達,我們看到的卻是這五類孩子不善表達?
02孩子不說話是內向還是外向
外向的孩子不善表達,他們往往只是對周圍的人和事或者環境刺激的反應比較激烈。
而內向的孩子往往很難去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候自己心情不好,就會用說話來攻擊別人。
比如,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可能是沒有哭鬧的,但是老師在前面一直盯著他,所以他就會覺得很不自在。
有時候孩子可能只是擔心自己沒在幼兒園里發生一些事情,就會哭鬧,就會很緊張。
特別是上小學之后,這時候的孩子,往往會發現班上好像總是有些特別安靜的孩子,他們不和其他人說話,也不和老師玩,甚至上課也不認真聽講。
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如果發現其他孩子都在做一些積極的事情,自己就會覺得很不公平,然后就會想要逃走,很多孩子都會選擇躲在自己的房間里。
孩子出現這種行為,一般說明孩子的內心已經非常的焦慮了。
雖然焦慮的孩子可能是年幼的,但是他們的內心也非常渴望這種情緒,
所以父母要對孩子的這種情緒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把這種焦慮情緒宣泄出來,讓他們學會釋放壓力,保持身心健康。
讓孩子養成一個獨立自主的習慣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自我意識就會變得非常強大,他們渴望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父母想要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就要學會尊重孩子。
如果孩子的性格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父母們也不要過多的干涉,要給予孩子足夠的私人空間,讓他們自由的成長。
孩子的隱私不要管
有些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特別喜歡管孩子的各個方面,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父母都會管得特別死死的,想要讓孩子乖乖聽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甚至有些時候為了讓孩子聽話,父母還會說出很多話,“你看這個孩子多么的懂事聽話,你要是喜歡,等我死了,給你報一個他喜歡的興趣班”“你要是不聽話,以后就只能當乞丐了”。
而有些孩子的性格稍微有點過于嚴厲的父母就會覺得孩子太過分,或者太過于嚴厲的話,有些父母還會將孩子當做一個情緒的發泄口,甚至還會打罵孩子。
在父母的嚴厲教育下,孩子不僅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還學會了撒謊,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不會選擇誠實的態度,有些孩子會撒謊騙父母,為了達到目的,孩子會選擇“主動認錯”,有些孩子還會以撒謊的方式來逃避責任。
2、有些家長的態度非常保守,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不愿意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也許孩子是因為害怕父母的威嚴,所以選擇撒謊;也許孩子是怕自己的父母為自己“出氣”,于是就選擇了“被動認錯”。
這種方式雖然父母懲罰了孩子,但是并沒有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沒有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正確的做法是應該選擇相信孩子,對孩子勇于承擔責任的表現表示認可,這樣的教育才會有效果。
3、讓孩子承擔錯誤的后果,學會彌補錯誤
有時候孩子犯了錯,家長會習慣性地為孩子糾正,并不是去責怪孩子,護短,而是幫孩子改正錯誤,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
就比如說,當孩子不小心把水杯打破了,有的父母會責怪孩子,這本來就是不應該做的事情,但是在事情發生之后,卻沒有采取任何教育的措施,反而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為孩子找出了解釋的方法。
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不但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而且還會影響到孩子對這件事情的漠視和不尊重,家長應該了解清楚孩子的行為,在犯錯誤的過程中找到正確的方法,并且積極的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去斥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