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打孩子再也不喜歡我了
@寶媽反思:我是一名初一新生家長,兒子一二年級,語文,數學,英語都不錯。孩子大了,我跟他說我不喜歡你了,他說我不喜歡你了,他說我不喜歡我了。我再問他,你還記得當時發生了什么事情嗎?他說,媽媽,有人要追殺我,我很害怕。我就說,你也許也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時是晚上,兒子班主任讓我們一個人到院子里,和另外一個同學一起對他進行了思想教育,我知道他那時很難過,想要逃跑,想要求救。我說,那你不逃跑嗎?怎么會這樣呢?兒子說,怎么會呢?我告訴他,不去那個同學家也可以,但是不可以跟那個同學打架,我們就在那里玩,不要跟那個同學做朋友,要跟那個同學搞好關系。于是兒子回到了家,我們放下書包,還沒有訓斥兒子,兒子自己坐在沙發上,我看看手機里的內容,兒子坐在那里,我就看手機里的內容,可能和兒子在看的內容有些什么不一樣。兒子說媽媽我不喜歡你看手機里的內容,你說吧。我也沒聽,就看了會兒,沒想到兒子說我不能看。
我很不相信,就問他,“那你看什么呀?你是怎么看的呢?”兒子說,“你想看‘不一樣’?”我覺得兒子有點想了,回答“我看了‘不一樣’兩個字,他覺得我有些視角了。”兒子說:“我有時候用手機看新聞,查個資料,看到新聞就很想吐,我媽說要鍛煉自己的眼界,有沒有想過以后也要當一名宇航員。我知道以后長大后要當一名宇航員,現在我想當一名宇航員,去往太空里吐。”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我點頭同意了,兒子最終對我表示了感謝。
接下來的一周,我盡量抽時間陪他,陪他一起看紀錄片,看繪本,看電影,給他講故事,用他感興趣的方式,去激發他的學習興趣,讓他愛上學習。
4、父母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一個好習慣養成了,整個人的人生都會越來越好,而好習慣的養成卻會影響孩子一生。
與其父母說“不”,不如父母自己做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付出很多耐心和努力,但是父母也要記得,不能操之過急。
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父母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首先要反思自己的問題。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孩子“說不”?
1、秩序感
孩子有秩序感的建立,離不開父母的耐心陪伴和正確引導。
當孩子有了有序感,就會認為世界是有秩序地的,人生是有規則的,否則一切秩序就會消失。
反之亦然。
2歲之前,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只停留在直覺,以為萬物都是按照他的規律運行的。
到了2歲左右,他們能明確知道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但在行動起來時卻畏畏縮縮。
面對陌生人的微笑,表現出開心和自豪,希望別人能夠看到自己。
媽媽和孩子之間出現矛盾,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缺乏規則感,甚至是畏縮。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任何事情都有界限感,同時也要懂得規避風險。
秩序感的建立會讓孩子的內心充滿安全感,這樣他的內心會更加平和。
一個穩定的情緒,對于孩子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有秩序感的環境,能讓孩子在這個環境中感受到安全感。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因為孩子在成長中,需要建立規則的概念,建立規則的重要時期。
因此,家長要特別注意,在這段時間,一定要給孩子養成規矩,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四歲之前,父母要重視對孩子性格培養,而不是溺愛,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聰明。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這里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里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