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只會吼?
昨天晚上睡覺前,被我手機里的這個視頻吸引住了。在我手機里一拍視頻,我就大叫:這姑娘就是小時候不聽話,現在開始跟我頂嘴了!你說說,后來這個大兒子也是這樣子的。然后我們夫妻倆就會因此吵得很厲害。孩子一哭鬧,這個老母親就會拿出手機,開始哄孩子。
小孩子,永遠都是媽媽的小棉襖,無論是學習還是交友,他們的事情,家人還是自己的事,一句話,都要依著他們。有時候還會給他們“當擋箭牌”。要是沒有聽通對方的旨意,他會繼續哭鬧。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如果爸爸不聽勸,他會繼續鬧。
有次,爸爸領著孩子出門逛街,孩子不肯走出房門,父親說,“讓你走,你干脆別回來?!?/p>
孩子繼續鬧,他控制不住地揚言要自殺。
于是,父親只好選擇了妥協,將他帶到自己工作的地方。
這個地方,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實在是太陌生。但對于一個女孩來說,卻是一個“安全島”。她在飛機上,沒有父母的陪伴,前后左右都是空缺,她沒有能力去“面對”父母。
她在“關系”里,原本以為有爸爸的陪伴,會讓她覺得自己是安全的。
可是,他錯了。在他的意識里,只有“小哥哥”才能照顧她,于是她選擇了逃走,把自己的“安全感”寄托在了“小歡喜”的妹妹身上。
這是一件壞事。
這種不良情緒,會導致孩子無法自控,難以管理自己的情緒。而且,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讓他們變得敏感、焦慮、自卑。
曾有研究表明,青春期6歲前,兒童的情緒問題80%已經引發,而父母的焦慮增加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危害:
過度的焦慮,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導致他們變得容易緊張、焦慮、恐懼,最終導致他們出現心理問題,以及抑郁癥、強迫癥等精神疾病。
孩子除了學習壓力,還要承受他們其他方面的壓力,如沉迷于網絡、成績下降、被老師批評等。而這些壓力會讓孩子很難應對來自父母的不良情緒。
孩子為什么會出現心理問題?
首先,沒有人可以生活,他們需要放松。
有的父母可能會因為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或者是覺得孩子太吵鬧,他們會選擇離家出走。
有些父母會覺得在外面的時候,孩子不容易和自己相處。也許孩子認為等到自己很忙,就會疏于關心。
他們在外面的時候,即使再苦再累,也得不到來自父母的安慰,這個時候,父母不能陪著孩子一起生活,而是要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
如果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父母需要關心,孩子健康的成長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很多父母可能會不理解,認為自己的關心就是對孩子的愛。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父母親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但是很多時候,孩子并不是真的長大,而是有些條件的愛,被溺愛了,沒有被看到,沒有被重視,所以孩子就會變得自私自利。
第2.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讓他們知道什么才是對的。
在這個時候,如果父母不能夠真正的給孩子正確的教育,那么孩子就會越來越不聽話,會變得自私自利。
很多孩子在小時候都是被父母寵壞了的,所以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父母總是會將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孩子,包括他們的學習。
可是這樣的方式終究是解決不了孩子的問題的,孩子出現問題了,父母的責任就會推卸。
第3.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讓他們知道什么才是對的。
就拿孩子不好好吃飯來說,有些家長確實很討厭孩子不好好吃飯,因為他們怕孩子餓著。
但是事實上,小孩也有他們的一套,他們也需要自己的小聰明,知道什么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什么不能得到,他們也知道什么才是對的。
他們喜歡通過表演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存在感,比如大聲喧嘩,小動作多,這讓父母無法忍受,但是有些父母卻覺得這是孩子在故意跟自己作對,他們只是不知道該怎么辦。
所以父母需要用幽默的方式來應對,而不是打罵和批評。
3.
父母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不好好吃飯的后果
《尼爾森堡育兒百科》說:“孩子沖著你大喊大叫,其實他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讓他知道你是愛他的,而不是討厭他?!?/p>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父母以身作則的行為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擺架子,那么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