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孩子哄不聽話,是困擾很多家庭的問題。
孩子七八個月的時候,特別喜歡你給他講道理,一旦他不聽,你就會怒氣沖沖。
你說不行就不行,就算他哭鬧你也是不理不睬,可孩子會用哭鬧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這時候如果你拒絕了,他就會一邊哭一邊告訴你,我不要聽你的,但你也不能妥協。
這個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有了獨立的權力,便會故意和你唱反調。
而到了十三四歲,到了青春期,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更希望聽到的是,“你為什么非要聽我的,你為什么要按照我的想法來?”
可是這個時候,很多父母可能又會開始懷疑,我是不是對孩子太不尊重了?
其實不然,“青春期”其實是孩子人生中必經的一個階段,也是孩子成人禮的最后一個階段,此時應該要給他們“一定的自由”,所謂的“青春期”就是指青春期到了孩子是開始思考我是誰的,我要成為誰的這個階段。
但對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們的內心其實還不夠成熟,還處于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渴望獲得認同,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接納,就會產生自我懷疑,這個階段的孩子是非常容易犯錯誤的,因為不成熟的心理會影響孩子在犯錯誤中尋找自我認同。
因此,父母要多多關注孩子,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多鼓勵孩子,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和歸屬感,這樣他們就不會感到焦慮,做事的時候才會有激情。
親子關系是家庭的核心,青春期也是孩子對家長的需求,如果親子關系和家庭氛圍不和諧,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比如會讓孩子變得內向、自卑、自閉、不合群等。
2、給孩子安全感,幫孩子建立自信
樊登曾說過這么一段話:“要培養孩子的自信,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父母的認可和鼓勵要具體一點,不能盲目和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
心理學家陳默教授說:“父母要做的,不是控制孩子,而是肯定他,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完成父母的心愿。”
培養孩子自信,鼓勵多了,孩子就會相信自己的價值,從而更加努力,而不是為了達到父母的期待而學習。
3、“要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手機的確能毀掉一個孩子。
孩子愛玩手機,是父母失職的開始。
特別是當今社會,智能手機已經不是洪水猛獸。
稍有不順心,手機就成了家庭戰爭的導火索。
更甚者,有人將手機當成哄孩子的“利器”,讓孩子可以暫時心安理得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殊不知,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網絡圖
法國大文部名叫《法國在線教育對兒童的未來發展》,其中有一項針對的研究是:
對15萬多名小學生的調查發現,50.4%的孩子認為自己的父母只是偶爾提醒督促他,其余的只是偶爾提醒督促。
僅有26.7%的孩子認為父母在家里"""每天都在催"、"你太懶了"、"你太內向了"、"你太內向了"、"你太沒用了"、"你太孤僻了"、"你太消極了"等等。
結果表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55%的家長表示贊成給孩子報興趣班,
48%的家長認為孩子報興趣班是好事,能夠激發孩子的潛能。
但是,有70%的家長表示興趣班是孩子除了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的主要任務也是學習,其他的全部都是在家里完成,為什么不能提高孩子呢?
我們看到的,很多家長會直接選擇讓孩子上興趣班,
以為孩子玩耍的時間會更多,但是結果卻錯認為,只要在學齡前的孩子足夠的時間利用時間,他們就不會造成太大的學習上的壓力,相反,有些興趣班的老師會因為孩子有興趣而在課堂上重點講解,這樣一來,孩子的學習效率提高了,學習效果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