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有個性不聽話,不聽勸,你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我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越大越不聽話,你越說,他就越不聽。
比如媽媽跟孩子說好了,媽媽給孩子買了新玩具,結果孩子的這種哭鬧,就開始變本加厲,鬧起來沒完沒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類似于這種:
“我數到三,你給我起來。”
“我數到三,你再不起來,我就要打人了!”
“我數到三,你再不起來我就不理你了!”
同樣的,當孩子跟你要求玩手機或游戲的時候,這個時候,可能父母不同意,孩子立馬就開始哭鬧了。
這個時候,請父母們學會跳出“我”的左右腦洞,用更智慧的方法,回應孩子。
03
什么是“我”,
孩子的“自我”就像一種方向盤,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不斷地被外部反饋所影響,最終成為“我”。
比如,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中,“我”的意識都是模糊的,孩子其實是在說“我不行”,而這個意識,是從父母身上習得的。
如果父母們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或者說,沒有給到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那么,對孩子來說,“我不行”就是本能的排斥。
當孩子出現“我不行”的反應時,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1、接納孩子的“不行”
“這孩子就是這樣的!”“我說什么他都不聽!”
有時候,我們明明是為了孩子好,但卻用錯了方式,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習慣了“聽”,等孩子長大了,就忘了“聽話”。
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
孩子的每種心理或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90”后的湖北母親,培養出5個博士,碩士,不打不罵培養出人才,一句話讓無數人落淚。
我把這種場景原以為是電視劇《小歡喜》里的一個場景,沒想到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家庭不在少數。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還不知道努力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殘酷的打擊,也是一種挫折教育。
去年疫情剛開始時,武漢疫情的環境一下子就嚴重影響到我們,學生們都在家上課,學生們的自律和放松的程度非常低。
孩子們一邊玩,一邊忙著上學,讓人覺得非常的無奈和無聊。
疫情這次的突然襲擊,讓人們產生了強烈的焦慮,因為,我們的孩子的確很不容易。
而我們的孩子又何嘗又何嘗又不是呢?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上網課,父母們也一直處于居家辦公,一家人相處的時間最多。
很多家長對于孩子在家里的表現非常的無奈,說孩子在家就不能好好學習,總是頂嘴,軟硬兼施,一點也不聽話。
其實,真的是因為孩子在家上網課嗎?并不是,父母們不會認真,也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著急上火,會吼孩子,開始嘮叨。
那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
首先,我們作為父母的要客觀的來看待孩子上網課的這個問題。
想必有一部分父母都有這樣的苦惱,為什么孩子上網課很不聽話?
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最根本的問題所在,也沒有找到根本原因。
任何的問題,都有它的解決方法。
因此,在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之前,我們父母要先找到關鍵的問題所在,從源頭上進行解決。
這個問題很簡單,但是這個問題很難解決。
因為孩子壓根兒就不愿意和你溝通,這個問題并不是因為你出了問題,而是因為你沒有去好好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我們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找到一個關鍵點,就是“怎么去解決這個問題?”
怎么去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需要真正地去找原因,而不是去指責、去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