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校不聽話煩惱,在外惹事煩惱,父母憂心如焚。在學校的學習上孩子與老師、同學發生矛盾矛盾容易引發精神和心理問題。
如果孩子有以下“五種常見心理”,父母就需要特別注意:
01.焦躁不安、坐立不安、注意力難以集中、經常幻想將來等;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02.憧憬與恐懼;
03.回避競爭、避免孤獨;
04.莫名其妙心煩意亂、睡不著、愛哭、無緣無故煩躁等;
05.睡眠差,整夜不睡覺、很疲憊、睡眠質量不高;
06.易激惹、易哭易鬧、耍賴皮、耍賴皮;
07.易懶散、退縮、對事物無興趣、不想起床、不想做事、不想去上學,視生命如“無生命”,活著如行尸走肉般的活著;
08.害怕考試、害怕同學、老師、恐懼園里的黑夜;
09.總是害怕考試、害怕陌生人、害怕親人、害怕死亡。
10.無法承受和親人分離,譬如父親經常出差、媽媽總是出差不在家等;
11.在家什么都不做,甚至摔電視、砸東西;
12.吃東西、睡覺、玩游戲等都要由父母來安排,因此經常熬夜,白天精神不振;
13.不想上學、不愿上學、離家出走,一提上學就撒潑打滾;
14.不遵守學校紀律,常常遲到早退;
15.學習成績下降,厭學;
16.與同學經常發生沖突,甚至離家出走;
17.對父母說“不想活著”,過了自傷的念頭;
18.體重下降,失眠或嗜睡;
24.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猶豫不決。
孩子手機成癮后,一旦手機成癮,就會熬夜,白天不起床,也不按時吃飯,經常熬夜,不上學。
咨詢師對父母們做了一些咨詢后得知,小飛的情況非常嚴重,不但脾氣變得暴躁,還經常對父母大喊大叫,甚至摔東西,家長說“你們讓我休息一下吧”,孩子的脾氣也越來越暴躁,親子關系變得緊張,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除了心理問題外,長時間玩手機還可能引發身體方面的不適。
一名初二男生就曾因長期熬夜玩手機,導致感冒發燒,免疫力低下,引發中風癱瘓。
2017年,蘇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物保醫院傳染病科主任孫遜、白漢軍等人發現,連續2周的室內玩手機超過2個小時的中小學生,包括男生、女生。
長期靜坐不能活動影響血液循環,出現代謝紊亂,代謝綜合征。
寧波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專家、寧波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專家楊遜介紹,對頸椎病的臨床特征描述更準確,更準確。
不熬夜玩手機,根據特征判斷:
頸部的肌肉酸痛代謝綜合征。
頸部疼痛和麻木綜合征。
長期低頭玩手機導致頸椎病變直。
而且,頸椎病除了長時間的低頭玩手機外,還會出現脊椎、肌肉酸痛、活動受限制等情況,長時間的低頭玩手機會使頸椎病變成“小腱鞘炎”。
頸椎病
長期保持一個姿勢玩手機容易引起頸椎病。
朋友的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小班開始,就一直低頭玩手機,到了初中,脖子就不行了,尤其是每天堅持七八個小時的高空作業,使得孩子的腰酸背痛和臂力不從心。
前不久,他又一次因腰椎間盤突出問題請假,沒想到竟被請假了。
去醫院看病,醫生都說了,如果沒問題,多動、注意力不集中也就隨了,可他還是不聽。
醫生診斷后,建議讓他戒掉“手機癮”。
他之所以迷戀手機,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家人的陪伴。
一個孩子只有見到父母,才能找到情緒的出口。而手機里,世界才是真正的關注孩子、和和和孩子一起歡笑的地方。
所以,家人要理解,陪伴孩子不玩手機,也不代表要徹底斷絕孩子和手機的一切關系。
有人會說,這樣會讓孩子變得更孤獨,更叛逆。
其實不然。
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溝通和引導。
也就是說,父母的責任不是為孩子買手機,而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律。
如果孩子還小,自制力差,家長需要為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從孩子不玩手機的時候,進行一些親子活動,跟孩子一起玩玩具,給孩子講故事等等。
讓孩子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對孩子未來的人生是有幫助的。
第三個方面:從小養成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現在有很多的家長,工作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所以只能把孩子交給老人。
那么他們不懂得如何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不懂得把控自己的情緒,那么這樣就很容易沉迷手機的。
所以,父母可以給孩子規定一些游戲時間,例如周末可以玩一個小時,時間一到,就把手機交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