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怎么樣教育打孩子屁股?這個問題一直都在全球范圍內是一個熱門討論話題,不管哪個時代的父母都會有“熊孩子”這樣的時候,曾經嚴厲的“教育”也是下下策。但“打屁股”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醫生表示:“打罵體罰孩子屁股,只會讓孩子更懼怕父母,到頭來也會懼怕別人。”
前幾天有個話題:被父母打屁股到底能不能打孩子?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下面有很多評論,紛紛在下面留言。
@斑馬媽媽
“只有一打,孩子就會長記性”
@密蘇里州立大學醫學院教授 楊東
我自己的孩子今年才剛滿3歲,就有打人的行為了,那時候我也很崩潰,我知道打屁股不會有好的結果,所以就想著一定要制止他。
但是后來我去看了醫生,醫生告訴我,如果孩子再這么長時間玩耍,就會導致發育遲緩,從而引發自閉癥,“可是我也是在沒有辦法,”于是,我想到了一個辦法。
我先從孩子不吃飯的時候開始,每次吃飯的時候,我就在他旁邊,保持沉默,等孩子的情緒穩定了再開始吃飯,這樣孩子就沒有了攻擊性,也不會打斷他,等他消化完了,再和他講道理,“如果是你,我會好好吃飯,但是如果是我,我會抱住我的大腿,我可能會哭鬧,但是我不會因為不吃飯而挨罵,因為我知道挨罵是因為我自己犯了錯,但是會告訴我以后不會再打人了”。我繼續放到后來,我發現如果他要挾我,我會告訴他“我現在跟你講道理,是因為我比你小,你要跟我講道理”,或者說“我在公共場合打你,因為我不允許。”所以,我的原則是:在家里誰碰我的東西,我會指出來,告訴他媽媽“你不能這樣做”。
我也不要求孩子必須跟我頂嘴,孩子一頂嘴,我就覺得自己在外人面前丟了面子,非常生氣,我會跟他說:“你可以頂嘴,但是你不能袖手旁觀,如果你在別人面前沒有忍讓,那就別理我,否則,我就不喜歡你了。”
這個事情聽起來,似乎有點多道理,但是在我們小時候,我們看見的都是一個人的臉,而我們長大后,才會意識到這個人的臉,可能還沒有好。很多時候,我們感覺自己被人吼,是我們在跟自己較勁,是我們在用雙重標準對自己要求自己,是我們在跟自己較勁。
“今天我們都做了什么?”這句話在社交媒體上隨處可見,而“你今天是在跟誰比誰比誰過得更好”,也是我們經常會脫口而出的。有些父母說,對自己的孩子說了“快去做作業”,他反而“會做了”。這就有了一個問題,我們怎么跟孩子比,才能讓他更好地成長呢?
只有在比中找到自己的優勢,才能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通過每次比,讓自己不斷完善,不斷完善。
當他有了自己的優勢,會去發現自己身上的優勢,他會發現別人的閃光點,從而,不斷地超越,并不斷地超越。
比如,孩子的語文學科是班里最好的,那么他發現自己的作文寫得特別好,他發現了自己的文筆在班里是比較好的,于是他慢慢地就愛上了寫作,從小學到初中,作文再也沒有失利過,經常被老師評為范文全班第一,直到現在他還被老師推薦過評為范文全班朗誦比賽一等獎。
在小學畢業之后,他還被評為全國優秀學生。
原來,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就像是朋友,如果能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那孩子一定會非常快樂,甚至會發自內心地為自己想要的目標而努力學習。
后來,因為工作忙,姥爺專門來陪他讀書。小學六年級時,姥爺給他買了一部智能手機,叮囑咐他只能打電話和發短信。
姥爺對他的教育方式,他一直都是持否定態度的,甚至有時也會給他轉學。不過,他很努力,每次考試成績都在班級的前幾名。
升入初中后,姥爺對他的學習要求更嚴格了。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考試考的都是滿分。
但他的性格卻也逐漸變得內向起來,爸媽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也越來越低。
原因是,姥爺從小就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上小學時,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
后來,姥爺的爸爸生了重病,需要人照顧,他就把姥爺接過去了,爸爸的人生一下子被改寫了,從此以后,他變得不再是個孩子,也不愿意和他們交流。
他的人生一下子就全權交給了手機,也不再是他的主人。
手機照應就應該存在于這個時代。
至于孩子多大的時候開始玩手機,由他的監護人是不可以阻止的,因為父母的責任是不可推卸的。
正如《家庭教育促進法》第十四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學習負擔,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