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孩子不聽話,老公可能只是一廂情愿的愛。
有了孩子以后,很多家長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分歧。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不能教,上了一天課又起早讀又想趕緊睡覺,看到孩兒沒吃飯,一著急就給他打零食吃。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他們認為這樣孩子會長成一個“懶”兒子,不管自己吃沒吃飽、穿沒穿,都會按照他們的安排來。
然而,孩子確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完整的人,這種自我認知是建立在孩子的安全感基礎上的。
最起碼,他已經把自己定位為“孩童”。
但是,也正是這些“怕”,帶給了他們危險,讓他們在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所以,別總是怪孩子沒有規矩,哪怕是一些小事兒。
為人父母,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可卻忘了教會他們生活的本領。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給他們最合理的規劃好的生活,不讓他們受到任何的傷害。
為人父母,我們可以給予他們最合理的愛,但不是過度的滿足。
過度的寵愛,會讓孩子喪失獨立的能力,讓他們難以獨立。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總是刻意對孩子說“不”,不讓孩子做任何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吃穿,衣服鞋子,房間,等等。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就應該像小時候一樣,一切都為孩子安排好。
當孩子不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總是強迫孩子去做。
不讓孩子玩,孩子就鬧情緒,不愿意學習,親子之間也就沒有良好的溝通。
家長每天忙忙碌碌碌碌,給孩子留下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卻要孩子努力學習。
這種毫無意義的重復,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厭煩。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著地栽培自己。
放棄自我,做一個“偽君子”
與其逼迫孩子學習,不如先從自身做起,放下一切自我。
放下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的功利心,以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出發,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擁有一個健全人格,擁有幸福人生。
那么,教育孩子,我們到底該如何做呢?
在《圓桌派》中,心理學家麥家就曾說過一段話,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靠吼叫和訓斥,而是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了就要承擔后果。
讓孩子知道,犯錯誤后要接受懲罰,只有承擔了后果之后,他們才能吸取教訓斥。
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會聽到父母這樣教育孩子,這也是在教育孩子。
但是,很多父母往往沒有意識到,教育孩子,除了吼叫和訓斥,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
只有當我們心平氣和、情緒穩定的時候,孩子才會聽到我們的話。
這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父母應該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