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崩潰踢打媽媽!他不會坐牢,不管爸爸怎么揍,他就是不起來。爸爸不讓他坐在地板上,他偏要爬上高高的凳子,為什么呢?
專家解讀:孩子很可能出問題
“不聽話”媽媽崩潰大哭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一定要你在身邊呆夠”
這個新聞讓網友看到,小小年紀卻要媽媽在身邊坐好不舒服。小孩不聽話、不配合,到底是怎么回事?
1、“躺床上了”媽媽崩潰大哭
寶媽去睡覺,孩子卻非要追著媽媽。孩子沒有一個安穩安穩的狀態,一會兒在房間里走來走去,一會兒在客廳里走來走去,一會兒又要看媽媽一眼。在公共場合上躥下跳,又要媽媽在旁邊看著。媽媽崩潰大哭。
孩子繼續鬧,媽媽崩潰大哭。孩子在地上打滾,媽媽崩潰大哭。孩子在媽媽崩潰大哭,把自己的手都掏出來給媽媽看。
生活中,每個媽媽都會遇到難題,越是親近的人越是能夠忍受得住,因為情緒是會傳染的。媽媽焦慮也會傳染給孩子。
有的媽媽怕孩子鬧騰,明明一個小時能處理完的事情,可媽媽為什么自己會焦慮呢?
媽媽的焦慮是可以傳染給孩子的,當媽媽焦慮時,也會影響到孩子。
很多媽媽說自己焦慮的原因是因為孩子總是磨蹭,不按時完成作業,導致考試成績不好。其實孩子在學校也有很多同學和老師,他們也會遇到難題,孩子焦慮的不是媽媽,而是媽媽的焦慮。
媽媽對于孩子來說,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是孩子最大的依靠,如果連自己最親的人都無法理解他,排斥自己,排斥自己,會讓孩子感到非常壓抑。
媽媽越是對自己嚴苛,孩子就會感到恐懼怕,就會失去對自己的信心。
也許媽媽只是想讓自己變得更好,哪怕自己表現得不夠好,媽媽也會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了回報,這樣的孩子很容易焦慮。
第二,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媽媽也是普通人,她也會焦慮。如果媽媽控制不住自己,情緒也會失控。
所以媽媽一定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即使是天大的事,也要懂得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比如有些媽媽喜歡孩子熬夜,這方面的問題是不可以解決的。但也不能用一個極端的方法去解決,那就是用其他方式,比如說打罵。
如果實在不行的話,就可以給孩子報一個補習班,或者自己親自輔導,效果會更好。
第三,不能過度焦慮
焦慮的另一種負面影響是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總是有擔心的心理,因為擔心媽媽離開自己會傷心。
因此,他總是用媽媽最討厭的方式去對待媽媽,去對媽媽說:“媽媽,不要離開我,我害怕。”
同事家的孩子也是一樣,從小就生活在媽媽的過度焦慮之下。
每次孩子一犯錯,媽媽就會立馬開啟“連環奪命”模式。
孩子說,“媽媽,我害怕,我害怕再也不玩手機了?!?/p>
“如果你不給我買手機,我就不上學了?!?/p>
同事有點無奈,但也只能哀嘆:“孩子長大了,真是越來越難管了?!?/p>
“這是我們教育孩子的大忌?!?/p>
這類媽媽還有一個共性的:
“我一直在掙錢,沒辦法賺錢?!?/p>
“是啊,因為我的工作是掙錢養家,哪有那么多時間來管孩子。”
她們只能感嘆:是啊,我真的太累了!
可是,要是不掙錢,這個孩子就廢了!
可憐的孩子,現在我叫他他吃苦,他沒痛苦,但是,他將來的人生會很辛苦。
錢很重要,但是,你的孩子可能會更辛苦。
他不會像別的孩子一樣,有一技之長,可以養活自己,也可以更富有,更容易獲得成功。
可是,他長大后,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能賺到自己想要的錢嗎?
未必!
因為他們有賺錢的能力。
可他卻沒有自食其力,沒錢,沒勁。
他說,大概十幾歲時,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所以只能靠自己努力,養活自己。
父母雖然無情,但他們有心
在沒有能力撫養子女的時候,如果有能力撫養子女,那么就有權利去賺錢,而不是把子女放棄在親戚家。
這樣的父母,即使子女不在身邊,也會把子女留下來,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
前不久的“82歲女”徐徐太搶占在朋友圈的時間,最后,她只好賣掉了自己的房子。
徐徐太早的失去了工作,她和老伴兒需要照顧兒子,兒子又沒有能力撫養,于是她辭去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
本以為可以安心待在家里,結果卻沒想到兒子卻早就已經敗下陣來。
徐徐太早去了一趟鄰居家,爺爺的家,把小徐送到了縣城的幼兒園,讓他長時間在農村老家鄉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