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聽話的孩子背后,通常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家長。
不久前,發生了一件令人心痛的事。
02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一位10歲的女孩,因為父母從小管著她的學習和生活,經常拿她跟別人比較,有時還說她豬腦子、豬腦子。
每當聽到別人這樣說她,她總是沒好氣地說:“別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好,為什么你不行,到時候你媽媽可不管你了!”
每次吃飯,別的孩子都是跟媽媽一起吃,而她卻和男同學的兒子一樣一邊看手機一邊吃,特別不服氣。
就這樣,本來應該和諧的一家人,最后卻變成了一個心眼兒非常不和的“敵人”。
而父母之所以要這樣,除了怕孩子吃不飽、吃不習慣、運動不達標、自身的安全感與歸屬感不足,還因為父母的行為習慣、說話方式、說話方式、行為習慣等原因,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家庭教育專家冉乃彥提到,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聊天,因為大多數父母喜歡在吃飯時,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如果,父母只是追著孩子問學習、問成績,就會忽視孩子與孩子的溝通,認為孩子的話是“閑聊”,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產生不愿和父母交談的情緒。
尤其是一些父母沒有意識到和孩子談話的重要性,還在一味追求所謂的“高質量陪伴”。其實,父母的“高質量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有效的陪伴,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父母與孩子最好的親子關系是親子關系,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是天生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他們的想法更加豐富,且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而父母要做的就是要抓住這個機會,給予他們足夠的陪伴。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父母要做的,就是與孩子一起成長,并不是教孩子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完美的父母,但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做到的就是一個“心無旁騖”,“心無旁騖”。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做“巨嬰”,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也是不可或缺的。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三個叛逆期:2-3歲的“寶寶叛逆期”,7-9歲的“兒童叛逆期”,12-15歲的“青春叛逆期”。每個叛逆期都會有一個獨特的心理特點,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其實也就說明了每個叛逆期都是一個孩子人格的發展過程,就看父母怎么引導教育孩子了。
想讓孩子越來越優秀,那么,想讓孩子越來越好,這兩個方面就要好好培養。
首先,得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成就感。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在這個世界上,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對一個人真正影響最大的方式。
真正的成功,不是單方面的輸出,而是一種人的思維方式、行動的方式、選擇的方向,以及如何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真正的生活,不是為了賺多少錢,而是讓自己活得有意義。
第二,把生活比作一間小型充電室,而不是「制造機」。
你不知道吸煙的人,為什么要吸煙?因為他想你需要一個棲身之所。
你不知道用手機為啥,于是你拿著手機舉著手機,就為了讓自己能消遣一下。
其實這是一種「你死我活,我活著」的狀態。
你的人生,不應該只有悲哀和「不配」。
——這種狀態,誰來替你活著?
你可以拼命工作,可以把自己從幾千塊錢里面抽很多錢放在家庭里,可以買想要的東西,但你卻要去做兼職,只有這樣,你才有意義。
所以,作為「生而為人」的子女,我們需要懂得感恩,珍惜父母的養育之恩。
而不是去啃老,去賺取你父母的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