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半的孩子最近老是不聽話,不配合媽媽的話,說“不要”,并且極其執拗的。
很多媽媽對此感到非常苦惱,這個時候孩子的“叛逆”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尤其是在2歲左右的時候,寶寶在2歲的時候,還是處于一個“分水嶺”,進入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會有各種行為和語言,很多事情都需要媽媽說出來才會得到認可,所以說“不”時刻都在考驗媽媽的耐心。
如果媽媽看到孩子在外面不肯回家,往往第一反應就是“不要”,其實這個時候媽媽可以給孩子說出“不”的理由,比如“我們要回家了,我們回家吃飯”。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媽媽如果在看到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回家,這時候孩子肯定會覺得自己不乖,所以媽媽不答應自己就不回家。媽媽可以把時間說“你再玩一會兒,然后我們一起回家”,孩子一定會乖乖聽話。
孩子不喜歡吃蔬菜,媽媽可以給孩子做出一個吃完飯后的選擇,如果孩子吃完飯以后還是不吃,媽媽可以問孩子“你是現在還是打算待在外面吃”,如果孩子還是不愿意,可以再問“是現在,還是過10分鐘呢?”
孩子聽到的時候會更愿意配合,而且更容易接受媽媽的要求。如果媽媽經常把選擇權交給孩子,那么孩子自然會更愿意去做父母吩咐的事。
3、 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來
做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承擔的責任。比如,讓孩子幫忙做做飯、洗洗小衣服,做做飯,洗洗涮鍋等等。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份子,有了存在感,才會有責任感。
在很多家庭中,家務活的分工明確成為每個家庭成員的本能。當孩子學習的時候,當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時候,當孩子做事的時候,當孩子睡覺的時候。當孩子找不到父母的時候,父母就會感到非常焦慮。而這時候,有的父母就會選擇通過各種方式來逃避。
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4、 對孩子說“不”
對孩子說“不”,是為了讓孩子建立起他自己的界限。在面對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輕易地否定、責罵,而是對孩子說“不”。
這種沒有原則的、底線的、包辦的“愛”,只會讓孩子養成想要怎樣就怎樣的性格。
只有家長適當地放手,孩子才能更加自信地成長。
4、 盡量減少對孩子的懲罰
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要記住以下幾個原則:
1、不要打孩子
2、不要罵孩子
3、不要把孩子的錯誤當成獎勵
4、不要讓孩子幫忙做事情
5、不要過多的干涉孩子
6、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
7、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
第七步、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這一條對大多數家長來說是容易的,畢竟孩子會犯錯誤,家長要以理解、寬容的心態去面對孩子,多鼓勵孩子,不要過分要求孩子,
讓孩子在不斷地學習過程中,得到提升。
家有小學生,請關注《媽媽有空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