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罰跪怎么教育?
要培養孩子自尊心,家長首先要相信孩子的天性,教育不是虎吼,不是打,不是吼,不是罵,而是不做。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我相信許多家長也很想運用懲罰教育的方式,但是這個方法使用多了,效果不大,甚至無效。
但是,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他不但不記住,還會讓自己更加厭惡。
懲罰,是在告訴孩子,犯了錯就要承擔后果。孩子會為這件事而做出很嚴重的錯誤。
給孩子制定的規矩,要和善而堅定。
一、樹立規矩要合理
我們都知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如果父母總是給孩子制定規矩,卻因為自己的權威,而給孩子制定了一些規則,比如說,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玩手機等等。
那么孩子就會覺得,做這些事情都是為了父母,為了自己學的。
如果做不到,那么就會采取一些不當的方式,比如撒謊,隱瞞自己的成績等。
我們需要跟孩子解釋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孩子明白這樣做是不對的,自己的行為很傷害了別人。
二、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
如果,我們總是在孩子面前,抽煙、酗酒,打架,沉迷游戲等。
那么孩子也會模仿這些行為,畢竟,自己有爸爸媽媽疼愛。
當我們把這些行為給孩子看時,孩子就會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而不至于去“偷偷”找爸媽。
三、真正了解孩子,讓他知道學習是他的事
還記得我小時候,老師要求我每天要認真讀課文。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老師說了我幾句,我就覺得老師對我不公平,就開始討厭老師。
甚至在家里還經常對父母發脾氣,說老師的壞話。
當然,也有的孩子會模仿爸媽的行為,即使你不想讓孩子看到爸媽的缺點,也要讓他多看到自己爸媽的優點。
比如我小時候,家里有一個叔叔,他家比較窮,所以我理所當然地認為爸媽一定很辛苦,所以當我提出任何苛刻的要求時,都是我有原因,而當我自己提出來的條件被拒絕時,爸爸媽媽即使做不到也沒關系。
我媽媽是一個愛面子的人,也從來不會罵人,也不會動手打我,但在家里,爸媽會經常吵架,讓我也有過心理陰影。
當我看到這個孩子和其他同學在一起,別人處于弱勢的位置時,媽媽又會說教我,我壓力特別大,所以我現在特別不想上學了。
這種情況其實就是孩子的內心是有多敏感的,而父母的一句話往往會影響到孩子的自我認知,讓孩子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
2、理解孩子
有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能否愿意接納自己,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當父母總是一味的否定孩子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是排斥的,在我們成年人眼里看到孩子就是錯誤的,我們總是批評孩子的時候,我們總是指責孩子的不是,我們總是給孩子制造問題,所以我們孩子不愿意接受我們,而且每次我們一批評他們,他們就會很煩躁,甚至會以死相逼,我們不妨試試換位思考,我們可以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一個人,他們往往會從哪些方面看到父母對他們的尊重和理解,然后往往會反思自己的行為。
3、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評價
當孩子表現出與我們期望的不同的行為時,家長一定要以尊重的態度去對待孩子,而不是對孩子表現出憤怒的情緒,比如:你這樣做,媽媽感覺很生氣。我們要學會對孩子表達出來,告訴孩子我們對他行為的看法,然后告訴他這樣做會讓我們很失望,我們希望他這樣做,但我們不希望他那樣做。例如,當孩子表現很好時,我們可以說:“你做的真好,你這種行為讓我們很驕傲,我相信你是個聰明的孩子。”
父母還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他:“我看到你很喜歡這樣做,我真的很喜歡。”
以上的方式,都是基于我們對孩子的觀察,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幫助孩子建立自我認知,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進,我們還要注意引導孩子使用更積極的心理暗示去面對自己的負面的不良行為。
在親子溝通中,我們應該多運用積極的語言,而不是消極的,把我們的消極行為換成正面的語言,來和孩子溝通。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和孩子溝通呢?
我們可以采用積極的語言表達方式,比如你看到孩子在玩手機,我們可以這樣說:“寶貝,媽媽看到你連續看手機半個小時,你已經玩了20分鐘了。你是想再玩10分鐘還是再看15分鐘?”
我們還可以說,“好了,這個游戲你已經玩了30分鐘了,現在可以走了。”
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把手機放在書柜里,我們在給孩子設定的時候,可以問孩子:“那你能夠看一會兒書嗎?”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當然,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在給孩子設定的時間內,一定要避免使用使用“暴力”,也就是孩子的尊嚴,尤其是當著孩子的面,這種傷害更甚于肉體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