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用什么詞描繪描述自己,特別是我的孩子怎么會不聽話?
孩子從蹣跚學步開始,成為一個小個子的時候,他們擁有自我意識的萌芽,這時候的他們沒有完全獨立,有時候還可能會出現一些言語上的頂嘴。我現在想告訴你的是,當你想跟他們溝通時,他們能用在你身上的時間比你少。
你還會不會裝作聽不見或者聽不見?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不管”只是一個人對孩子情緒的反應模式,但是這并不是說孩子可以隨便敷衍地和你說的,如果你想要更好的和孩子溝通,首先要換一個角度和孩子說話。你可以說,我注意到你不聽話了,你沒禮貌,要安靜。
“但是我很想知道你究竟為什么不告訴我?”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不要說“你要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這種句型是非常有害的。
“再這樣,我就告訴你們學校”、“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你就把衣服鞋子穿上,別凍著”,這種類似于傷害孩子的話,只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
面對分離,父母也需要一些安慰
1、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給予鼓勵
生活中,孩子從父母那里得到的安全感,就會不斷豐富起來,這是人的一種本能,父母給予孩子的安慰和愛是給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可以讓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
2、面對分離,父母不應該嘲笑孩子
父母在面對分離的時候,會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孩子的安全問題實際上也是父母的一種擔憂。
孩子對父母離開的不安,并不是父母造成的,而是因為分離焦慮,父母因為沒有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所以才會否認孩子的恐懼心理,并且嘲笑孩子。
3、家長不應該過度擔心
對于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這是不應該存在的問題,因為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會始終為他托底,只要孩子愿意去上學,父母就應該滿足孩子的要求,畢竟,父母只是“義務”。
4、當孩子放學回家后,家長應該主動關心孩子的學習,詢問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和老師保持聯(lián)系,隨時掌握孩子的動態(tài),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一旦發(fā)現孩子有問題,應及時做出調整,讓孩子在家有一個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tài)。
5、家長要鼓勵孩子經常與同學或其他家長聊天,而不是只談論學習。
家長要鼓勵孩子多主動與同學、老師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詢問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反饋,使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釋放,從而減少對學習的抵觸情緒,積極向老師尋求幫助,逐漸改掉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6、當孩子出現“三年級滑坡”現象,家長應該怎么辦?
1、家長應該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
其實,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是跟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等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如果孩子學習不認真,那么他在學習中也很難有成就感,即便他的學習成績一直是班級中上游的中游,那么家長也應該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
所以,家長應該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把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與孩子及時的反饋,用賞識的眼光去發(fā)現孩子的長處,并且給予他們鼓勵和贊美,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好地對待學習。
2、發(fā)現孩子的興趣
學習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父母應該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比如對于孩子興趣培養(yǎng),要選擇那些在孩子的興趣范圍內培養(yǎng)起來的興趣愛好,并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培養(yǎng)起來。
只有父母在尊重孩子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去發(fā)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并加以引導和培養(yǎng),那么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會不斷地被發(fā)掘出來,而且對于孩子以后學習的能力也會有一個很好的提升。
3、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專注力的好壞主要體現在于父母的引導,所以,父母應該在平時要注重對孩子的培養(yǎng),并且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不要太過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