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在別人家不聽話怎么辦?這個問題我們的答案是:不要相信他們。
熊孩子在別人家比較聽話,對外人還是比較客氣,不用說過分的話,他們還挺樂意把自己的東西帶回家。但如果被家里熊孩子打擾到了,我們家長又不懂得怎么處理,給別人添麻煩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其實,最近我們小區有一位初中生,他們在門口的大棚子上建了一個“小籠子”,做了好吃的,還把要收拾的玩具收納好。其中就有幾個同學直接看不慣,不管家長怎么教育都不聽,故意惹父母生氣,甚至離家出走。
其實在很多人看來,孩子玩手機并不是個例。我鄰居家的孩子現在也總是看電視,他家的孩子每天都要從下午4點開始,一直看到晚上11點才愿意睡覺,所以為了不讓孩子繼續玩,鄰居就經常跟孩子談判,最后強制收走了孩子的手機。可是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孩子真的就不可收拾了,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機,看電視的時間明顯增多了,每天晚上都在父母的催促聲中度過。
這位鄰居家的孩子其實就是屬于典型的”上癮”行為,孩子們極其敏感,對很多事物的感官刺激還很難分辨,更別說孩子們玩手機上癮,所以父母的管束就相當于一種暴力的示范,是父母”管教”的罪魁禍首。
二、”上癮”行為的背后是什么?
其實上癮行為的背后,隱藏著下面的原因,而且這種原因很復雜,因為孩子的行為背后的心理動機一定是”求關注”。
當孩子們在一起玩得很開心的時候,當孩子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當孩子們不愿意克服困難的時候,當孩子們在求而不得的時候,當孩子們勇敢的面對問題,并且取得成功的時候,當孩子們在做人的過程中,父母們需要幫助孩子們找到那些真正的自己,那些真正的自我價值,那些真正能夠影響他們的東西,我們都應該幫孩子們找到,而不是要指責孩子們脆弱的心靈。
對于游戲,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們認識到,游戲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是我們人生的全部,我們可以選擇這條路,但是如果我們一直沉淪下去,那么最后一定會被社會所淘汰掉,所以我們要在游戲中去學習知識,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