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打了心痛,生氣的還真心疼。
一、教育不聽話的孩子真的很難養好?
他們不聽話,不好好吃飯,總是玩手機,偷看動畫片,衣服臟了不洗,有時候還趁大人不注意打游戲。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不聽話就把你的手機扔了”
“再玩就不要你了”
“再玩就不要你了”
“就當不聽話,不愛你了”
孩子威脅父母,用“再玩就不喜歡你了”
這些話語,一是能夠喚起孩子的害怕和恐懼,二是能夠快速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
可是,一旦父母沒有原則,經常妥協讓步,就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沒有選擇的權利,變成提線木偶,沒有尊重,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當父母沒有原則的妥協,一味的退讓,一味的縱容,只會讓孩子對父母的底線越來越淡漠。
《底線》的作者是荷蘭心理治療師蒙臺梭利,他認為:
“任何人都有自我實現的傾向,孩子的自我實現體現了在他的每個年齡段都會有,只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對他放手,對他說‘你有自己的意愿。’
對于每個孩子來說,從無到有,從無到有,都是需要經歷的過程?!?/p>
在他看來,尊重、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而溺愛只是一種害人的教育。
李教授更是教育專家周國平的原話:
“要想毀掉一個孩子,請給他一部手機?!?/p>
想毀掉一個孩子,請給他一部手機
手機,對于很多父母來說,無疑是最值得信任的東西。
可是,手機對孩子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用手機幫孩子學習英語,玩轉手機短視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美國兒科醫生文文卿曾表示,孩子接觸手機的年齡越小,大腦神經發育越發達,因此,如果不加以控制,孩子的智力和發育會受到影響。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
18個月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3-6歲以后,每天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每次不宜超過10分鐘,每次不宜超過20分鐘。
過早的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可能造成孩子的眼睛損傷,以及會影響孩子的睡眠。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2-6歲的孩子,每天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應控制在2小時以內,而不是一到兩個小時。
事實上,美國兒科學會也已經明確要求,幼兒園和小學生每次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不應該超過一小時。
我們作為家長要做的,不是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機,而是要培養孩子的好的“玩”,讓孩子的世界里有孩子的天地。
所以,不管是孩子喜歡和你在一起,還是孩子喜歡和你在一起,都要多和孩子互動,多給他們關心和愛,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長們要多和孩子進行互動,讓孩子在互動中感受到愛和溫暖,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尊重。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才會更有安全感和自信心。
3. 陪伴孩子,控制孩子玩電子產品
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無論是美國兒科學會的權威專家,還是國內資深心理咨詢師,在他們看來,
電子產品之所以會讓孩子上癮,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很少有跟孩子互動的。
作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應該學會控制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間,
多陪伴孩子,多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
而不是只看到孩子沉迷于手機,沒有好好學習。
· 給孩子更多的關心和陪伴
中國的各大、中型城市有一個人數在不斷增長的群體,那就是厭學拒學的兒童。
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從不喜歡學習到討厭學習,從不想去上學到拒絕上學,父母再兇狠的責罵、老師再充分的道理、同學再熱情的呼喚也無法打開這些孩子的心門,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那些孩子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如何幫助孩子孩子們懸崖勒索?
家長篇
1、父母要經常學習家庭教育的科學方法
我們一般來說,孩子是在家庭教育中長大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因此,父母要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不斷地學習、成長,成為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
2、父母要經常與學校溝通,了解孩子在校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況
學校對待孩子的學習問題總是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是如此,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學校應該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學校應該多開展一些互動交流,同時還應該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發展。學校應該與家庭有更多的交流,組織一些親子活動,來豐富孩子的假期生活,這樣才能讓孩子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如果家長不能與孩子多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在家中也不能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孩子更加不容易接受學校的教育。
3、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家長自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如果父母一天到晚都在玩手機,那么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在孩子面前也會沉迷手機,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