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出息不聽話的壞孩子
————————————————————————
在我們小的時候,因為是自己特別的一個問題,所以總是會被家長拿來去教育我們,為此,有些小朋友就會在家長的各種威逼利誘之下,變得很聽話。家長還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簡單有效的教育方式。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然而,過了幾日,孩子的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越來越嚴重了。
孩子變得特別“難管”
在幼兒時期,孩子就會慢慢形成自己的世界,很多父母都會覺得孩子特別難管,甚至有的家長會將孩子當做“情緒的垃圾桶”,去打罵孩子。
事實上,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可能會將孩子越推越遠,孩子也越來越不愛說話。有的家長會說,小時候我們也被大人嚇唬過,可是現在的孩子真的很難管嗎?其實并不是,孩子之所以變得叛逆,不僅因為他們變得跟父母不親近,更多的還是因為他們跟父母有著共同的心愿。
說一千道一萬,我們希望孩子聽話,但是聽話并不是一個好的標準,更多的時候,還是要走父母的老路。為什么這樣說呢?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選擇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是獨立的,就算他們有錯,也要給予幫助,畢竟是他們的人生,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
01.做到以下幾點,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聽話
1.創造孩子的選擇
“你選擇讀什么專業?”這時候,就算是父母讓孩子讀了,也不能獲得孩子的認可,而是要讓孩子做選擇。
我們不要一上來就給孩子下結論,不給出選擇的原因。可以這樣說:“你不讀這個專業,你將來能做什么?你以后能干什么?我只希望你能學一門技術,將來能養活自己。”
雖然我們知道了孩子不喜歡學校的原因,但是對于孩子不喜歡學校的原因,卻是一言難盡。
我家的孩子現在就是這種情況,他喜歡上學,但是孩子的想法是想報考“暫定制學校”。他想讓孩子參加高考,但是孩子不想去,他覺得孩子覺得孩子就是不求上進。孩子想讓孩子參加高考,但是孩子目前已經上大學了,他覺得不能再讓孩子這樣下去了,孩子不喜歡上學,但是自己又沒有條件。
所以說,作為父母,我們要考慮的問題不是去滿足孩子的期待,而是怎樣讓孩子愿意上學。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很想考上大學,但是這個目標院校不是你的,你只是需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達到,媽媽相信你是最棒的!”“考不上大學,你以后能做什么呢?”
這位媽媽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通過讓孩子理解這個目標院校的專業能讓孩子為自己負責任,然而在孩子看來,這就是媽媽對自己能力的否定。
他沒有動力,在父母的逼迫下,他不得不面對現實,并不是他真的喜歡這個專業,也不是他的能力太差,而是他的自主意識沒發展好。
孩子之所以不愿意接受,是因為他沒有體驗自己的人生,“你覺得你長大了,你想做什么?你覺得有什么?”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只能依賴父母的安排。
紀伯倫說:“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借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希望孩子成材,就要從尊重孩子的天性出發,不違背孩子的天性,讓他們成為他自己。給孩子充足的自由和充分的獨立空間,孩子自然會主動向父母學習,向他們感興趣的事情靠攏。
3.生活經歷的重大變化,從父母的言行中感受到孩子的成長和變化。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的獨立意識漸漸強烈,他的世界觀逐步形,對世界的認知逐步形像成人,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識,對自己的行為也有了一定的思考和理解,不再是父母眼中的小孩子,不再像“小孩子”,他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不再一味地讓父母知道。
此時他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比如小時候會偷看言情小說,會偷偷背著父母去玩,會控制不住自己玩游戲的時間,也會背著父母偷偷地玩,會帶著父母的小聰明,或者是在父母睡著以后偷偷地玩,根本不需要父母提醒,這個時候就會偷偷地玩,心里不舒服也會偷偷地玩。
那是因為他對這個世界知道,父母的手機和日記本就是他的“領地”,父母不應該偷看他的日記本,如果父母一直拿走他的手機,那么他就會有種想要戒掉手機的強烈欲望,甚至是達到某種目的,而這種心理的產生也是父母不希望看到的。
2.
孩子很容易被騙
孩子在剛開始使用手機的時候,父母總會給他灌輸一些小道理,可是孩子并沒有完全的接受,甚至還出現叛逆心理,這種情況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