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去網吧打游戲,父母用這一招讓孩子乖乖去網吧,結果孩子沉迷網絡,現在還愿意和父母溝通。
我認為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他們也才能獨立,這樣也才是一種智慧。
你管不了孩子,那他還能管得住你嗎?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近日,一段關于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視頻在網上火了。
視頻中的男孩正讀初二,因癡迷網絡游戲,經常會和父母發生矛盾,大打出手,從一開始的晾衣服,發展到摔東西、用刀割自己的手腕,渾身上下每個部位都有七八十分的刀痕。
母親看到孩子的這種狀況勃然大怒,打算狠狠地打孩子一頓,但是被孩子這么一鬧,脾氣一下子就上來了,于是母親開始大聲吼大叫,可是換來的是孩子的沉默不語,這位母親連忙對著孩子的胳膊上去操作,可是孩子依舊是一邊嘶聲道“打死你”,一邊咬牙切齒。
最后,母親實在忍不住,準備動手打孩子,可是她又忍住了,她對著孩子吼道:“你就不能打我一下?你就不能打我一下?”
最終,孩子還是忍不住,母親動手打了孩子。
當時孩子確實很委屈,但是母親卻沒有阻止孩子的行為,反而讓孩子明白了這種行為的嚴重后果。
很多父母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都會采用吼叫的方式教育孩子,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不但沒有讓孩子改正錯誤,反而讓孩子更加叛逆。
這種行為雖然不可取,但是身為父母,我們要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給孩子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如果你總是用吼叫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有可能會出現不良的行為,導致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不要太過于強勢,控制欲太強的父母,會導致孩子情緒化的情況。
這種方式教育的時候,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父母要考慮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問題,畢竟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有時候吼叫的方式也會對孩子有一定的傷害,甚至還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當父母情緒失控的時候,孩子也會學到“發脾氣”,久而久之,孩子也會養成以暴制暴的性格。遇事就以暴制暴,孩子容易走上極端。
2. 性格變得暴躁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脾氣,父母都想控制住孩子,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脾氣,孩子的脾氣暴躁,并不能夠控制自己的父母。
所以,在面對孩子的暴躁時,父母不妨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以暴制暴,那么,孩子很容易變得更加暴躁。
3. 情緒變得暴躁
父母總是發脾氣,孩子也會跟著學會,如果父母總是發脾氣,那么,孩子也會變得暴躁。對于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說,壞習慣的養成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孩子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么,他也不知道怎么去控制自己的脾氣,遇到事情也不懂得控制自己。
4. 喜歡命令孩子
很多父母喜歡命令孩子,認為孩子聽話就是好孩子,孩子才會乖乖聽話。然而,孩子不聽話,往往正是父母命令式教育的結果。孩子為什么喜歡聽父母的話?是因為他有自己的主見,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不會直接服從父母的命令。而且父母的命令對他們來說是約束,是命令,是逼迫,是要挾,是控制。
父母不知道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于是總是強迫孩子,控制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而孩子呢,也在父母的控制下變得越來越不聽話,父母越是對他說不,他們就越是要去做。最終的結果就是,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
給孩子說“不”的權力之爭,不如給孩子說“不”的權力之爭
對于孩子來說,說“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甚至于說“不”是很多孩子在這個階段都會經歷過的。
有的父母可能覺得孩子的表達能力還達不到這個水平,事實上,孩子的表達能力是有一定程度的培養的,而這種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正確的三觀上的,孩子會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該做。
比如在孩子小時候,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放風箏,而不是直接把孩子拉到風箏的前面,這樣的話,孩子不僅不會因為風箏被風箏拉開而感到失落,相反,還會感到非常的高興。
但是很多家長都會忽略掉孩子的這一能力,因為家長的這種做法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父母要知道,想要讓孩子做到禮貌待人接物,那么家長要先學會好好說話,禮貌地對待每個人,無論是身上的傷疤還是身上的毛病。
經常“打人”的孩子,情商高
每一個從小沒有得到過“社會”處理的孩子,都是無法忍受父母“暴力”的,如果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那么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一個家庭里的環境就像是一個“瓶子”,天天在瓶子里就會變成“爛泥”,如果一直“正面管教”下去,這個“爛泥”很可能會發展成一個“爛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