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小孩子不聽話,不是小孩子不聽話,是家長們的教育
隨著孩子長大,很多父母都開始悔不當初,而且很多孩子往往會在這個時候采用一種錯誤的方式。
如果家長們選擇用暴力來管教孩子,那么孩子的反抗心理也就會越來越強。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家長覺得只有打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只有打得越重,孩子才會越不聽話。
也許家長會認為孩子還小,只需要聽父母的話,也就不會有叛逆的行為。
但是其實不然,家長們打孩子這種教育方式雖然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卻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
那么,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該不該使用暴力呢?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他曾經做過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就是將人的情緒分為六種類型,即憤怒、恐懼、害怕、憤怒、焦慮、期待、渴望
。
人在情緒的時候,一般會有兩個基本的本能反應,即理性、愿望、意圖和行動。
所以當家長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情況時,很多家長會怒火中燒,忍不住對孩子又打又罵,希望通過“武力鎮壓”讓孩子能服軟,但其實這樣做的后果只會適得其反,孩子因為恐懼心理,反而越來越不愿與家長溝通。
在進行教育引導時,家長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自己的壞情緒傳染給孩子,可以嘗試以下兩種方法。
(1)允許孩子發泄情緒
當孩子有了情緒,首先要允許孩子發泄,在理解孩子情緒的基礎上,再對孩子進行引導。
李玫瑾說過,孩子哭的時候,家長不要阻止,也不要說什么你哭完了再哭,你現在大哭,我以后就不理睬你了。這種做法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會使孩子對哭鬧的情緒充滿壓抑。
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當他哭鬧的時候父母也有情緒,但是父母也是人,需要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讓孩子在以后的成長中感到不愉快。
孩子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父母可以試著幫助孩子,讓他發泄情緒,轉移注意力,不要讓孩子沉浸在父母的哭泣中。
2、尊重孩子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哭了,便開始責罵孩子,責罵孩子,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孩子只是想要安撫一下自己,這恰恰是孩子發泄情緒的方式。孩子只是希望通過哭聲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父母卻沒有尊重孩子,不允許孩子表達情緒。
長時間下去,孩子可能會出現焦慮、恐懼、抑郁、躁郁等問題,導致孩子陷入困境中。
3、不打不罵不生氣
當孩子哭的時候,家長不要認為孩子矯情,認為孩子發脾氣是“壞”,認為孩子不聽話不懂事,等孩子情緒宣泄出來,家長會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對。
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給孩子道歉,并且坦誠的說:“爸爸媽媽以前對你的教育方式不是很嚴格,對不起你,讓爸爸媽媽很后悔。”
這樣孩子就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悔改,并且會感激不盡,會更加努力學習。
4、可以采用書信的方式跟孩子溝通
書信也可以換成書信的方式跟孩子溝通,紙條的方式可以換成信件、信件、書信的方式,這樣也更能給孩子力量,讓他堅持下去。
跟孩子說“不”的方式是最不可取的,可以給孩子規定一個時間,讓孩子逐漸學會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成功地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4、學會給孩子立規矩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立規矩就要給孩子立規矩,規矩能讓孩子有一個清晰的界限,有些規矩比如出門一定要帶錢,比如不準用手機看電視,不準把家里的東西帶到學校里,也不允許隨便到處亂扔亂動等等。
但很多家長在立規矩的時候,都喜歡將孩子之前的一些不好的習慣,以及一些危險的事情告訴孩子,讓孩子不要做,這樣孩子也就會變得乖巧聽話了,但是這其實是反作用,會扼殺孩子的正常的成長發育。
如果孩子不聽話,父母就要明白,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父母要懂得接受,并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給孩子適當的界限感。
很多父母可能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方式其實并不適合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性格也是比較內向的,他們很少有自己的主見,只喜歡聽從父母的安排,父母讓他們做什么,他們就會偏不做什么。
其實孩子不聽話也是成長的過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每個孩子都會變得不聽話,父母也要考慮這個問題。
三、父母該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
1.父母以身作則,讓孩子變得聽話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好以身作則,不要總是要求孩子必須聽自己的,而自己卻喜歡玩手機,看電視,在孩子面前經常性的玩手機,那他也就會對手機產生興趣。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應該先去了解孩子為什么不聽話,只有了解清楚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幫助孩子改掉叛逆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