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說不聽話孩子會變成啥樣
北京7歲男童今年8歲,做作業喜歡邊寫邊玩,竟被媽媽責罵。
爸爸說:“我們家孩子就屬于這種情況,平時很聽話,可就是不愿意做作業,真是氣死我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另一邊,一名媽媽一邊說,一邊給兒子收拾東西。
在一旁的爸爸看不下去了,罵媽媽不該這樣,不能這樣教。
沒想到,這位媽媽卻溫柔地說了句:
“我知道錯了。”
他還在繼續說,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幫助。
但父母的責罵卻讓這個男孩不敢去學校,不敢回家,只想把自己關在房間里。
因為覺得父母根本不愛自己,不關心自己,自己在學校也感覺不到任何人的愛。
在學校里,也不愿意和同學們說話,老師總是批評他,因此,導致他無法忍受,不想上學。
后來,父母帶著他去了一家心理診所,診斷結果顯示,男孩得了焦慮癥。
醫生讓他服用一種抗焦慮、替他減少焦慮的藥。
就像父母從來都沒有跟孩子說過“你好好學習就行,別的事情都不用管”,但孩子卻天天想著怎么擺脫這種苦惱。
因為孩子知道,不管怎么說,父母永遠都會站在自己這邊,支持自己。
所以,在青春期,家長一定要學習一些青春期知識,才能正確引導孩子。
李玫瑾教授講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高二的男孩,之前還是個性格開朗活潑開朗,成績優異的學生。
可是,到了高二后,成績大幅度下滑,漸漸地開始沉迷游戲,不知不覺地晚上就睡了。
白天上課昏昏沉沉,精神狀態很差,老師和同學都看不下去,課也聽不進去,漸漸地就開始不想學習,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當孩子有了“孤島現象”時,比如:
一開始只是在家里寫作業,后來慢慢發展到經常玩手機,或者經常逃課。
不管父母如何管教,孩子就是不去上學,整天在家打游戲,由此可見,這種現象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此時父母很著急,送到老師那里,經過一番教育,孩子還是不去上學,父母就想盡了辦法,把孩子送到了省級重點中學。
誰知道這一考竟然是個位數,本來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情,結果卻鬧得雞飛狗跳。
后來父母想到學校的管理制度,就調整了自己的心態,不再像原來一樣,不管孩子考的怎樣都要笑臉相迎,不再像以前那樣,稍微有點不順心,就對孩子大吼大叫。
而這種教育方式,在之前是很流行的。
之前有一位家長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
視頻中的家長是一位老師,他的女兒就在寄宿學校讀書。
女孩因為家里條件不好,所以,只能選擇住在學校。
有一次,女孩因為學校的熱水剪刀弄到手,就要求父母賠給她。
女孩的父母說,如果她愿意花錢讓她去讀,就支持她到讀,但是她不愿意,于是父母就沒辦法了,只好把她接回來。
男孩說,因為自己在寄宿學校上課,父母不讓她在學校上課,所以她特別難過。
還有一些孩子,是想通過住校生病來獲得父母的支持,來實現自己的獨立。
當他們內心積壓的情緒和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通過傷害自己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在父母眼里,孩子聽話,是對他們最大的認可,這一點讓他們特別有安全感。
可父母認為,孩子就是不懂事,不聽話,所以才會這樣對待。
如此一來,他們與孩子的溝通之間,就很難建立起一個健康的溝通模式,父母和孩子的親密度就會變弱。
甚至還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你們之間話不投機半句多,就會激發孩子們的逆反心理,久而久之,親子關系變得越來越差,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也會變得越來越差。
因此,親子關系是教育孩子的前提,親子關系更是如此。
這個世界上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陪伴孩子最長時間的,父母的愛是最深刻的,只有父母的愛是最偉大的,才是孩子戰勝困難的最強動力。
在這里,我想給家長們一些建議:
1、收起你的焦慮,創造你的生活環境
《小舍得》里的子悠,媽媽田雨嵐,對他要求極其嚴格,子悠一直爭第一,而他的媽媽南儷對孩子要求也非常高,經常會因為顏子悠的表現而大發脾氣,甚至會因為顏子悠的表現而大動肝火,瘋狂的給子悠催促。
也是子悠的媽媽,田雨嵐對子悠要求的太多,剝奪了孩子的選擇和愛好,所以才造成了孩子的厭學,當孩子不喜歡某件事時,就會主動去做,可是,孩子卻失去了起碼的自我意識,也失去了自我感。
我在《小舍得》這部電視劇里,為了能讓孩子聽話,童文潔對子悠的洗潔非常嚴格,按照她的標準來嚴格要求子悠。為了讓孩子吃得好,每天都給子悠準備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