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孩子不聽話怎么了?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的成長開始給父母帶來很多的煩惱,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明事理,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愛發脾氣。
很多父母對于孩子青春期的教育有著疑惑,那就是明明已經很關心孩子,但是孩子依然不領情,反而還會“嫌棄”自己,更讓父母感到有些寒心。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薩姐
父母的操心是父母的嘮叨,孩子的要求是父母的囑托。但是對于青春期的孩子,這點是有所區別的。
青春期的孩子很討厭父母的嘮叨,這是因為他們一方面想擺脫父母的控制,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于父母的監督。
這個時候,父母要學會給孩子多一些鼓勵和信任,少一些“你必須”、“你應該”、“你必須”諸如此類的話。
多給孩子一些肯定,少一些“你必須”、“你必須”、“你懂什么”諸如此類的話,而是要賦予孩子一些權利,讓他有獨立的選擇權。
當然,前提是合規合法、合理合情、有所欠缺的要求。
比如讓孩子在家庭中承擔一定的責任,盡早明白自己的責任,培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能力,而不是替別人去做。
比如當孩子打翻牛奶瓶的時候,不要一上來就指責孩子“你怎么這么不小心”,而是先詢問孩子為什么打破牛奶瓶?是不是因為碗太舊了?還是因為不小心灑了。
當孩子知道做錯事也會感到沮喪,而不是因為害怕被父母懲罰而撒謊,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第三,要懂得“延遲滿足”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他的《情商》里說:
“情商比智商更加重要。
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決定著一個人的幸福指數和社會功能。”
那么,孩子擁有高情商如何才能擁有呢?
高情商的孩子對待事情的態度決定著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
電影《如父如子》中,小男孩的父親,將孩子送入貴族學校,并認為他將來的出路就是好好學習。
誰知,一個學期之后,小男孩的成績不但沒提升,反而還下降了。
這時,孩子便出現了厭學的情緒,家長這時候能做的不是責備他,而是幫他分析原因,并提供建議。
最后才是對孩子的有效溝通。
我見過很多父母,在孩子不想說話,不愿意溝通的時候,還常常采用打罵、吼叫、否定、威脅、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
事實上,孩子是希望父母能夠理解自己的厭學情緒,如果能夠真正理解他,以及引導他,幫助他,那么孩子便會改變的。
如今的父母也知道,這時候教育孩子很難,但這并不是說單單只有打罵孩子才能讓孩子真正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還要告訴孩子,任何取得好成績的過程都是漫長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困難,學習中也會遇到很多挫折,那么我們該如何才能及時的發現孩子的問題并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困難呢?
是說了不聽呢?還是說了聽了沒有?是說了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還是說了對學習有幫助呢?
親子溝通中,父母總是一廂情愿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是背后的期待,并不是孩子真實的需要,因為親子溝通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些事情是不能得到父母的允許,有些事情是必須得不到的,有些事情是需要等待的。所以,父母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因為溝通而引發的問題越多,父母們就越要注意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父母要學會聆聽孩子的想法
要想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父母就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并且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父母的傾聽不僅能夠有效地化解親子溝通的矛盾,還能夠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尊重,也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父母重視,從而更愿意聽從父母的教導。
在傾聽孩子說話的過程中,父母不要自顧自地做自己的事情,而是要全神貫注地聽孩子說話。只有這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才會更加順暢,孩子也會更加愿意向父母敞開心扉。
五、父母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要嘗試著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從而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粗暴地讓孩子去和自己對著干,這樣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不會選擇沉默。父母的溝通交流,可以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情緒,在孩子需要安慰和鼓勵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給予孩子幫助,不要因為孩子向自己求助而斥責打罵孩子。
結語:
父母與孩子之間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還小,什么事情都不懂,其實這就需要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多些耐心,多聽孩子說,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當孩子感覺父母能夠理解自己的時候,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好,讓父母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