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叛逆期的孩子是怎么回事
原來我家的孩子現在就是一個“問題少女”。說起他的叛逆,我一頭霧水,不明白孩子的所有叛逆行為,歸根結底都是孩子對父母強烈的叛逆情緒在做的。就像我的孩子,孩子說要打游戲,父母就馬上給他辦了休學。
我這個朋友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他先是威脅兒子,“如果不給我充錢,你就把我的手機沒收,等我打游戲到錢都交好了,你別想管我。”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結果孩子把自己的平板電腦給砸了。這事兒,朋友夫妻倆也是各種辦法都想了。那到底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遠離“網癮”呢?
02
找到孩子的閃光點
孩子染上網癮,一定有他難以理解的地方。那我們如何才能找到他的閃光點呢?
孩子網癮的表現,很多時候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系。
第一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我們應該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不能只盯著成績,更應該關注他的品行、人格的發展。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應該把兒童在道德上當作人,去教育兒童去認識兒童,而不是灌輸價值觀。”
這句話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
第一個叛逆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非常強烈,我們可以從孩子喜歡的事情上來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讓他為家庭成員做一些事情,比如洗碗,掃地,或者是收拾玩具。
總之,當我們把孩子放在家庭服務的第一位,他就會自然而然地明白,自己和家人在一起要好好學習,團結合作,不要去干一些我們認為不好的事情,這樣他們的獨立性就會提高。
第二個叛逆期的孩子,可以是12歲,也可以是13歲,也可以是18歲,他們要在家庭中尋找到“價值感”。
而很多時候,就是孩子在家里沒有存在感,怎么辦?
我通常是采用迂回戰術,先把孩子抱在懷里,撫摸孩子的頭,然后告訴孩子:“你今天要是不開心,可以告訴我,我很樂意跟你在一起。”
只有先滿足了孩子的被認可的心理需求,孩子才會放下戒備心,打開心房,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尋求父母的理解。
第三個叛逆期,也是大家最常見的,孩子十二歲左右形成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多是進入了青春期,有了獨立意識,會變得不聽話,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喜歡與人爭論,更加討厭別人插手自己的事情。
這個階段,孩子開始嘗試脫離父母的掌控,并且學會了如何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那么父母就會感到十分頭疼,總覺得孩子在故意和自己對著干。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愿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志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所以,孩子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是在6歲之前,這個階段的他們更多的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關愛,但是大多數父母因為忙于工作,往往很多時候并不能及時、正確地了解孩子的需求。
就拿最近很流行的一個詞“Terrible two”,更像是一種預備叛逆期。
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到了兩歲之后,突然之間就開始變得很調皮,愛發脾氣,不聽父母的話,喜歡跟父母對著干,總是惹禍。
那么,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是什么時候,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在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里,有2個左右腦占主導地位,分別為3個階段,2-4歲左右腦,4-5歲左右腦,5-6歲左右腦,6-8歲左右腦,12歲左右腦,4-6歲左右腦。
在這里,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來判斷孩子是不是屬于以上2種情況,不同的孩子發育情況不同,需要做不同的調整。
下面的兩種情況,如果孩子沒出現,父母可能會很擔心,但“可怕的兩歲”只是暫時的,等到孩子渡過了這個叛逆期,再想要挽回就難了。
1-2歲“可怕的兩歲”:兩歲前的孩子,正處于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家長們稍微說,他們就開始鬧脾氣,大哭大鬧,“討厭”、“討厭”、“討厭”,是所有家長們的通病。
明明還是個嬰兒,為什么到了兩歲后,突然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了?就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了
。他想要自己吃飯、自己穿襪子、自己拿起玩具,這時候,我們可能也很著急,甚至會覺得孩子不聽話,要把他教育一頓。
但是,孩子的自我意識越強,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就越清晰。比如,我們家的孩子開始學會了說不。很多時候,我們問孩子,他說不。
原因是什么呢?
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了,不再是父母說什么就是什么,他們在生活中逐漸地追求認可自己的權力,追求自己獨立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