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4歲非常不聽話,讓人非常頭疼,比同齡男孩子調皮搗蛋,有時候是故意搗蛋,有時候是故意破壞,總之很調皮。而且,男孩子似乎比女孩子更加調皮搗蛋。這樣下去,家長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要如何教育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呢?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
1、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家長的情緒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這里的情緒,指的是家長的態度,包括講道理、發脾氣、直接發脾氣,都有可能讓孩子接受到不良的示范。
所以,家長們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就把壞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很多時候,孩子犯了錯誤,家長可以把孩子帶到辦公室進行教育。
而且還要給孩子留出足夠的私人空間,讓他們有私人空間內進行學習。很多家長都會在家里用監控軟件,而自己的行為被孩子知道了,孩子也許會感到更加不安。
我認為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情緒控制好,因為在孩子心里,情緒的管理是一項艱巨而浩大的工程,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孩子可能會表現得很焦慮、很暴躁,也有的孩子會變得很容易發脾氣。但無論是何種情況,都是我們做父母的要去了解的,有的孩子就像一只老虎,完全可以不被他們控制,所以我們需要給孩子一些私人空間,以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行為,甚至于調整自己的情緒。
比如,在上面這個案例中,她的孩子跟她抱怨,“我都說了,不要你看!”
媽媽說“你能不能要尊重別人,這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不尊重別人的話,別人就會不尊重你,你的脾氣再好,也不會在乎別人的看法,你將來會受別人的喜歡,因為你自己的脾氣也不好,我希望你能夠成為一個溫柔又理智的好媽媽?!?/p>
最后,在孩子情緒穩定之后,媽媽想要為孩子進行第二種溝通,而不是批評。
媽媽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對不起,媽媽現在有些許自己的情緒,的確是很難受。從你出生開始,我一直在你的身邊陪伴著你,當你逐漸長大,媽媽也老了,這時候媽媽才會覺得你是長大了。媽媽對你的愛已經不需要你來填補,媽媽會永遠愛你,會永遠愛你?!?/p>
孩子聽到這句話之后,從媽媽的語氣里,能感受到她發自內心的愛。孩子感受到這種愛的能量,就會走出自己的行為模式,感受到愛的能量,也會更加的愛自己,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三、讓孩子體會愛的力量,正面的贊賞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常聽許多人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一個家庭里,家庭成員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在家庭里,作為家庭成員,孩子要學會如何去面對各種各樣的人,如何才能取得勝利,如何去交朋友,如何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
這種能力是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培養的,因為孩子從出生就一直在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教育中是孩子形成“規則意識”的關鍵因素,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沒有建立“規則意識”,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就會養成不好的習慣,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
第二,不要輕易打罵孩子。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犯錯誤,便立即出手打罵孩子,希望能夠讓孩子改正錯誤,但是這種做法在孩子小的時候會效果非常明顯,等到了孩子長大了,也會出現叛逆的情況。
比如這個孩子在家里,父母一批評,就會頂撞自己,而且還經常被父母責罵,他們發現自己不會做錯事情,就會肆無忌憚的犯錯誤,甚至是什么都不想干,卻偏偏要對著干,父母不讓自己干的事就偏偏要干,這樣的習慣養成非常不好,甚至會影響孩子以后的性格養成。
第三,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選擇。
有的家長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喜歡限制孩子的自由,不允許孩子表達不同意見,這種不對等的做法就是溺愛,養成了孩子非常任性的性格,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對于生活會失去自己的主見,因為這種不被認可的做法其實也會影響到他們的自信,就會慢慢的不愿意跟別人交流,所以要知道孩子不愿意說話的話,也可以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但是,要知道他們沒有表達自己的能力,但是想要讓別人了解自己,如果自己不說的話,那父母一定是會很尷尬的,因為這對于孩子來說是無法理解的,他們還沒有能力去表達自己,所以父母要做好引導。
4、做孩子的榜樣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在各個方面都表現的很好,那么作為父母就應該多花時間陪伴在孩子身邊,多跟孩子進行交流,不要讓孩子在幼兒園里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欺負,孩子想要融入集體中,自然會有遇到很多小朋友,但是父母在這個時候要告訴孩子,只有在社交方面優秀的孩子,才會吸引到和他一樣優秀的小朋友,而你的孩子在這方面往往表現得更好,那么作為父母就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