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聽話孩子如何教育,是現(xiàn)在社會父母最頭疼的問題。孩子不聽話如何管教,相信沒有幾個父母有這樣的疑惑。不聽話、愛頂嘴、不好好學習、動不動就“我就不愛你、不愛你”、 “你就不懂我、你就不懂事、你就不學好、你就不懂事、你就不孝順”。父母一發(fā)現(xiàn)孩子做出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就會大加訓斥,甚至動輒打罵。孩子從來不會害怕面對自己的父母,心理素質(zhì)也很差,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唯唯諾諾。
有一位小女孩,她告訴媽媽,“我討厭老師,她在課堂上總是批評我,她在學校的時候,還總是揪著我的耳朵不放。”
她的父母當時還認為她是因為不聽話才不想上學,所以才會嚴厲批評她,但在咨詢師的引導下,他們逐漸明白了,老師也是普通人,有缺點也有閃光點,她也有可能做得不夠好,甚至耿耿于懷,以致于懷大笑。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nèi)驅(qū)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diào)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女孩自己也知道,如果她不喜歡這位老師,“其他同學的眼睛就會不好看”。
女孩的母親認為,不管是老師還是同學,都要為了孩子好。
但是她就是想要孩子喜歡這位老師,哪怕沒有機會,她也要讓自己的孩子喜歡上這個老師,這位母親便開始反思,如何才能做到“正面管教”呢?
事實上,想要做到“正面管教”的家長并非只有老師,家長也要從自身上改變,而不是只看到老師身上的缺點,便對孩子大吼大叫,那孩子自然也會越來越差。
1、不要吼孩子,學會與孩子溝通
美國教育家托馬斯·戈登說:
“一個父母學會怎樣去愛自己的孩子,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終生。”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經(jīng)歷著這樣或那樣的不和諧的成長經(jīng)歷。
而我們作為家長,要做的不是壓制孩子,而是讓孩子在青春期建立起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懂得人際交往,學會尊重別人,懂得自律,學會平等地對待他人。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是指的人在人際交往中,能夠主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體會他人內(nèi)心所想,理解對方的所思所想,從而產(chǎn)生共鳴,達到溝通順暢,增進彼此的情感交流。
真正的共情能力,不僅要有一顆泛靈的心,更要懂得對方所思所想,用一切力量去引導對方改變自己的行為,提升溝通的效率,取得更好的溝通效果。
共情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父母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1. 營造舒適的溝通環(huán)境,鼓勵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
孩子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擁有一顆樂于分享的心。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其實孩子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懂得多。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避免孩子感到寂寞和孤獨,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不要總是拿著“你要聽話”“你要聽話”這種空泛的詞語,要多傾聽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讓孩子有話愿意跟父母說。在親子溝通中,你若能做到以上五個原則,就能做到真正地尊重孩子,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2.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接觸外面的世界
周末的時候,不要總把孩子留在家里,留給孩子一個人在家,或者把孩子留在家里,這樣他就不會感到無聊了。這時候可以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同伴,多帶他出去走走,接觸外面的世界,幫助孩子形成一個戶外運動的習慣。
在家里也要經(jīng)常帶孩子出去玩,親近大自然,讓孩子從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在沒有任何人打擾的情況下,對于孩子來說也會有很大的樂趣。
3. 多帶孩子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經(jīng)常帶孩子出去旅游,或者參加一些公益項目,讓孩子多和同伴交往,增加孩子對于網(wǎng)絡世界的認知,也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另外,也可以陪伴孩子進行一些親子游戲,讓孩子覺得自己被重視,減少網(wǎng)絡對于孩子的誘惑。
如何避免孩子沉溺于手機呢?
1. 家長以身作則
作為家長應該放下手機,真正的陪伴孩子成長,一起玩益智游戲,一起鍛煉,增強體質(zhì),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2. 積極引導
多和孩子進行溝通,比如閱讀一些積極向上的書籍,用積極的方式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網(wǎng)絡,而不是放任自流。
3. 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讓孩子轉移注意力,去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轉移注意力。
說到最后,孩子沉迷于手機,可能只是一個表象,但是一個行為背后的原因卻值得父母去關注。父母的教育方式其實更加重要。
4. 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的自律、生活規(guī)律,直接影響了孩子的自律。
父母愛閱讀、運動,孩子也會耳濡目染;父母熱愛生活、熱愛勞動,孩子也會耳濡目染。
此外,父母有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有節(jié)奏、有計劃、有目標地生活,孩子也會耳濡目染地跟隨父母的行為,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