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了哦,我不在家了
“‘不在家’已經養成了孩子的習慣,那這段時間,有時候叫孩子去朋友家,他也說不回來,還常常情緒激動,不順心了就打砸東西。
這個階段,家長不能縱容,也不能任由他做壞事。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我現在不知道該怎么辦,如果沒有手機,立刻會惹禍,還耽誤了很多學習。”
孩子想去朋友家,才發現朋友家沒有wifi,會發脾氣,而且朋友根本不管,而且朋友買回來的手機,孩子經常拿到手,不僅是游戲,而且朋友有時候不給手機,孩子就會發脾氣,所以朋友家的孩子就經常和孩子說“我們出去玩吧”,說完,孩子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面。
孩子也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房間里玩游戲、看書、看電視。
在我們家,他們從來不允許我和老公動家里的電子產品,好像怕我倆動家里的電子產品,這樣,我倆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可以一起玩游戲。
所以,手機真的只是一個媒介,真正能讓孩子放棄手機的不是電子產品,而是和他們一起玩游戲的父母。
為什么父母們喜歡手機游戲?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原因
1、自制力差,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松愉悅的信息
人的大部分時間是要通過自制力來完成一件事的,手機是簡單便捷且容易得到放松的,有時候人的自制力是被手機等電子產品吸引的,很多人平時手機上工作時是打開電視來休息的,但生活中卻總是忍不住想要看手機,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的自制力是很差的,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正,因為我們的生活就是由這些電子產品組成的,我們最初想要的東西是看手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會形成一個觀念:生活中需要一種能力,這個能力是需要我們每個人學習的。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防止孩子在手機的問題上陷入“越沉迷越沉迷”的困局,是每個家長都應該思考的課題。
孩子沉迷手機,家長該怎么辦呢?
1、堵不如疏。
首先,家長需要反思的一點是,為什么孩子越沉迷手機呢?除了游戲本身的吸引力之外,這種吸引力是否能抵擋孩子對游戲的沉迷呢?
這個答案的答案是否定了孩子玩游戲的真正原因。
游戲的存在即合理,我們也無法否定游戲本身的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與孩子建立游戲的“君子約定”,約定游戲時間,并要求父母與孩子嚴格遵守。
如果游戲時間太長,而沒有做到及時退出,父母也不要給予孩子批評指責。
如果游戲時間太長,沒有把這個約定時間調整到下次的時間,孩子會覺得很痛苦,而不能從游戲中獲得成就感和快樂。
如此良性循環,孩子也就不會有那么多沉迷游戲的習慣。
3.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如果是你的朋友或愛人在玩游戲,你會怎么做呢?大概率是邀請朋友們來家里玩游戲。
家里是不是也可以組織一些集體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交朋友。
比如,去餐館吃飯,全家一起去商場選菜,在家里可以讓孩子幫忙一起做飯,還可以讓孩子幫忙收拾房間。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重要的,可以得到別人的尊重,
自然也會更樂意去和父母合作。
真正的溝通是雙向的,既可以說愛的話,也可以說愛的話。
那么,如何跟孩子溝通呢?首先,說話要簡單具體,不重復,能夠清晰表達的簡單幾句話就足夠了。
其次,別總是要求孩子說,每次問孩子“作業寫完了嗎?”“今天在學校聽老師講了什么?”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心煩意亂,父母要狠話,以免孩子更加煩躁,還可能讓孩子生你的氣。
最后,當孩子有什么話和你說,也不要急于否定他,而是認真的傾聽,不急于評價他。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傾聽對于孩子的數學考試有正向作用,因為傾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重視。
那么,你是否能在這個過程中感到溫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