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孩子不聽話怎么管教?
昨天下午有個朋友來找我吐槽,說她的兒子和她不親,總是吵架,之前他們母子關系挺好的,就是為了“放棄”對孩子的管教。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孩子非要吃西瓜,她老公覺得這個西瓜太貴了,就不給孩子吃,孩子就開始哭鬧,怎么勸都沒用,最后朋友實在沒辦法,就說:“你回家吧,我去給你做好吃的。”
孩子一聽,馬上就不哭了,拿起了刀就朝爺爺奶奶砍去,然后說:“我就要吃西瓜,你走吧。”
朋友當時嚇得不行,趕緊把孩子拉到一邊,讓孩子哭完了再說。
可是在孩子拿到刀后,朋友以為孩子會疼,直接把孩子領到了一個角落里,安靜的休息了,沒一會就把孩子推到了另一邊,看著孩子的哭聲,朋友尷尬不已,孩子邊哭邊打自己,朋友也很后悔,覺得孩子怎么這么小就學會撒謊了,于是趕緊接過孩子去找醫生詢問。
醫生只是說:“吃西瓜對身體不好。”
朋友頓時愣了一下,然后弱弱地問了一句:“那你說說說呢,孩子在說謊怎么辦?”
醫生直接把孩子的問題拉到一邊:“你要是實在不知道,你可以去問老師,你問她,你說:“我不是在說謊,我是在跟你們頂嘴!”
其實,孩子愛頂嘴,并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有很積極向上的作用。而這種積極向上,又能夠保持孩子良好習慣的作用,而不是因為孩子“愛頂嘴”而責備孩子。
反倒是說得太簡單了,孩子根本不知道你是在跟他開玩笑,還是在哄他。
事實上,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頂嘴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就好像上面的爸爸,因為自己是在哄孩子,直接把孩子帶到自己的房間,“哦,寶寶,爸爸知道你是在跟我開玩笑,你跟爸爸開玩笑,媽媽是愛你的。”
這就是典型的“情感忽視”。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直處于一種索取關注的狀態。當他向父母袒露自己的想法時,父母的反應是“嗯,他說的很有道理”,“哦,這樣啊,我能夠理解你”,“嗯,你說說你的想法”。
在《今日說法》這本書中,就提到過,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忽視”是造成孩子難受傷害的重要原因。
不管孩子是犯了什么錯,都可以先弄清楚前因后果,切忌一味指責孩子,否則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情緒,甚至可能導致孩子破罐子破摔。
可以嘗試著跟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詢問孩子的想法:
“你是怎么想的?你覺得這件事會對你的成績有影響嗎?”
“你覺得這件事情會讓你后悔,還是有什么原因?”
當孩子想不出解決辦法的時候,父母可以說:“你覺得這樣的辦法能讓你覺得更好?”
也可以說:“你覺得讓我感到傷心的原因是什么?”
當孩子用叛逆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想法時,我們可以試著去理解孩子,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溝通,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釋放。
最關鍵的是,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一定要尊重孩子,因為我們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如果做不到,也是無法代替的。
四、放低姿態面對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自尊心很強,也很敏感,如果在和孩子溝通時,父母還像是對待三歲小孩子一樣,居高臨下的教訓孩子。
這個時候的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尊重,父母要學會放下身段向孩子們示弱,在平等的基礎上和孩子進行溝通。
我們和孩子溝通時,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最想要的就是父母的愛和支持。
身為父母,首先就要學會放下自己的權威,耐心的去傾聽孩子的想法,去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溝通。
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要學會傾聽,要做到耐心的傾聽,在孩子講述的過程中,我們家長要給予適當的積極的反饋,做到不打斷孩子的表達,以同理心去理解孩子的內心,當然,我們還要避免一些不恰當的行為。
例如:有的孩子在跟自己說學校的事情的時候,父母就會打斷孩子的話,比如孩子跟自己說:“我跟你說了很多次了,今天在學校里有什么讓我特別不開心的事情要跟我說,但你老是挑我跟誰說,就是不想跟我說。”
這個時候,我們父母不要急于去糾正孩子,不要急于否定孩子,而是要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說出自己的看法。
總結一下,“三明治”效應,與孩子的溝通更走心
,可以說,父母與孩子之間更親密的溝通,不是嗎?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