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 叛逆期 學習
家長 對自己孩子的學習要求比較高,特別在考試和人生大考期間,也會過度焦慮,結果使得孩子更加焦慮。考前,家長的情緒也容易波動,甚至是崩潰,出現“考前焦慮癥”。
家長的焦慮源于小時候受到的教育,他們認為:“ 因為小時候做了很多事,長大后才不會做很多事。”
這種教育方式看似是為孩子好,其實是將自己的焦慮和孩子的未來捆綁在了一起,讓他們成為為父母和家庭努力拼搏的工具,也讓自己成為推著焦慮和壓力不斷向前的人。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的焦慮就是因為他們自己內心的焦慮,想讓孩子變得優秀,但是這種焦慮是不可能緩解的,他們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焦慮,使孩子變得更加不自信。
把焦慮的情緒帶給孩子,容易讓孩子失去自信。
而且經常把焦慮帶給孩子,還容易讓孩子迷失自己,讓孩子變得暴躁,容易讓孩子的行為變本加厲。
前兩天,在綜藝節目《不要小看我》中,女嘉賓馬伊俐分享了她的育兒經歷:
她說:
“我是在13歲時,第一次當媽媽。”
因為生下了女兒,馬伊俐認為自己有了一個身份,這讓她覺得有望無偏,于是開始了在育兒路上的不斷完善自我探索。
馬伊俐在5歲時,開始學鋼琴,當她不懂的時候,也教她,當她能自己獨立完成時,很欣慰,興奮。
然而,她發現女兒對音樂非常感興趣,于是,帶著女兒在上海音樂學院附近尋找專業的音樂老師,最終在老師的推薦下,進入了一家音樂學院附近的著名鋼琴培訓班。
剛開始學琴時,女兒有點“不適應”,回家后就哭著喊著不想去上課。
馬伊俐在老師的引導下,試著對女兒說:
“你可以不學琴,但從現在開始學習,你只用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學完所有的課,這是你喜歡的專業。
如果連這個專業都不喜歡,那就要強迫自己必須得學,哪怕你是不喜歡的。”
也許,女兒會為這個建議而高興,因為她發現,自己對于新的學習其實是很有信心的,而且在挫折的時候也可以重新考慮自己的目標,重新找到新的學習方式。
所有的這些,都是孩子從內心深處對自己的管理,而這個管理的核心,就在于,我們是否給孩子無條件的接納、愛、尊重,有條件的接納。
無條件的接納孩子,不僅僅是對孩子,對父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考驗。
愛和尊重是讓孩子,不管孩子在外面發生什么事情,回到家里,不管孩子有沒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們都應該給予他無條件的愛,
讓他知道無論發生什么事情,我們始終都在他身邊,讓他覺得無論發生什么,爸爸媽媽都是愛他的,所以,這個無條件的愛是,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么事情,父母永遠都是愛他的。
三、如何正確愛自己
1、愛自己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不足之處,父母要學會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尤其是當孩子有一點點表現不好的時候,當孩子表現出很好的成績時,要及時地給予鼓勵。
父母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自己的人生很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人無完人,所以,不必要求太高,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就是好孩子。
2、正確對待孩子的叛逆
父母要在孩子處于叛逆期時,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正確的去引導孩子,去和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自己意識到這個成長的煩惱,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埋怨孩子。
作為家長,應該理解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叛逆,多去認可孩子,給孩子足夠的關心和信心,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讓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按照父母的方法去做。
3、改變教育方式
孩子的叛逆期出現的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要做出改變,不要過于溺愛孩子,不要過分地限制孩子,限制孩子的活動,讓孩子在一定的范圍內活動,父母的話盡量順著孩子,不能違背孩子的意愿,對孩子的成長一定要給予鼓勵,讓孩子有成功的感覺,這樣孩子的叛逆行為也會更加嚴重。
青春期的孩子喜歡做一些另類,就會讓父母覺得孩子這樣不行,孩子那樣不行,孩子的想法就會變得很叛逆,父母們就會覺得孩子叛逆很壞。當然,父母們在這個時候也要選擇包容孩子,不要過多地去限制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跟其他人不一樣,才會有一些叛逆的行為。
3、父母要樹立自己的形象
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對于外界事物的認知很稚嫩,他們對于一些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強,所以很多時候都會在父母面前表現的很叛逆,這個時候父母們也要給孩子樹立自己的形象,不要總是對孩子說很多的大道理,更不要總是強行的要求孩子什么事情都要依照父母的意思去做。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