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孩子不聽話怎么管教?
10歲的兒子不聽話怎么辦?
9歲的兒子不好好寫作業,怎么辦?
因為在一年級,兒子已經養成了一個不太好的習慣,我經常看到他的字跡潦草、涂改、錯誤率極高。
不僅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還經常有擦手、咬筆、撕課本和同學動手的現象發生。
我不禁疑惑:
為什么兒子會這樣?
想來想去,我突然想到一件事:
有一天在一個周末的早晨,我與兒子爆發了一場爭吵。
我喊了兒子無數次,他都不聽。
最后,我的耐心被徹底澆滅,我對著兒子說:“兒子,我不會讓你失望的,因為任何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而他也是一頭霧水的,只能嗯嗯嗯應付一下。
但是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認真地寫,絲毫沒有發現我已經生氣了。
甚至,他也是聽見我的話以后,開始認認真真地寫作業。
我趕緊在他寫完作業的時候提醒他,語氣稍微嚴厲一些,說:“寫完了嗎?”
他卻把頭往墻上撞了一下,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這讓我有點擔心,于是趕緊跟他說:“你說的是真的嗎?在這樣寫作業的情況下,你肯定會走神,是不是又沒有集中注意力?”
朋友尷尬了,最后解釋說:“不是,我看他在那兒根本沒動,就沒寫完。”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會像我一樣,看到孩子在寫作業,卻在看電視、玩手機,說了幾次都沒有用,然后父母火氣就上來了,說“再這樣下去你成績怎么畢不了業呀,以后怎么找工作啊!”
父母覺得孩子不上進、不求上進,孩子覺得父母充滿惡意,孩子覺得父母充滿了不信任,孩子覺得父母充滿了功利性,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就被破壞掉了。
這種情況下,孩子學習狀態就差,學習興趣就差,就沒有動力。
這類問題就出現在了孩子身上,父母讓孩子努力學習,但是孩子努力了,孩子卻并不開心,孩子感覺父母越來越功利,那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
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一個人來到一家外賣店里,說要幫忙做一個客人的年糕。
當這個客人說自己沒有收入的時候,他說:“我知道了,我這個月糕收入還要再高一點,可是我們家已經沒有收入了,我不想再做了。”
這時,這個孩子坐在桌子上,默默地抽煙。
看到這個場景,我明白了孩子在想什么。
而且孩子不想把這個歸屬于自己的事情,跟父母分享的時候,父母也不能及時地指出來,還會遭到父母的一頓指責。
很顯然,孩子在父母的那里得不到支持,而不是慰藉由,那么他的內心會逐漸自卑。
所以孩子會在父母這種話語中,逐漸地被擊垮。
當父母的情感已經處于最脆弱的狀態,面對最親近的人,會變得十分脆弱,而長期遭受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則會極度的自卑,甚至會在長大后,形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的心靈創傷被長期得不到療愈,那么他們身上的傷痕將伴隨他們一生,甚至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對孩子有哪些傷害?
1. 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
一個人的社交能力,是從幼兒時期開始的。
嬰兒時期,孩子跟媽媽是一體,而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是從同伴身上習得。
特別是一些孩子,從小在母親的打擊下長大,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有些事情小心翼翼,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
在學校里,為了討好老師,孩子會主動去討好身邊的同學,如果他不愿意,同學就會對他說“你不喜歡你”,孩子也就更愿意去討好身邊的同學。
這樣的孩子,會在人際關系中,用討好來贏得別人的認可,如果不討好別人,自己的情況可能又會怎樣?
2. 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著名醫學雜志《癌癥》發表在《癌癥》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長期長期沉迷于手機的人,患有肥胖癥和抑郁癥的風險會大大增加,而且他們的戶外活動時間也更少,而且很容易患上抑郁癥和其他的心理疾病,更不要說孩子們之間的互相攀比了。
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是會影響到他們的健康,長期低頭玩手機,會導致他們的頸椎病變的越來越嚴重,這也是很多孩子們喜歡玩手機的原因,但是家長又不能放任孩子在手機的世界中迷失了。
3. 影響孩子的視力
雖然現在我們國家已經開始限制孩子們玩手機了,但是由于孩子們視力的下降,如果長期在黑暗的環境中玩手機,可能會影響到視力的下降。孩子在長期的注視著手機屏幕的時候,視力會變得越來越差,可能會出現干眼、視物模糊的情況。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讓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使用手機的習慣,這樣孩子們才能健康成長。
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我們應該給他們多一些陪伴,經常在他們身邊做做運動,這樣可以有效地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