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1歲是叛逆期嗎?
12歲是叛逆期嗎?
12歲是青春期嗎?
13歲是叛逆期嗎?
14歲是叛逆期嗎?
孩子12歲以前還比較聽話,可是13歲開始叛逆了,因為他的身體和心理都在發生變化,整個成長的過程非常的艱難,在叛逆期會異常的叛逆。
他的反抗通常源于家長對他的“控制”,這個反抗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學習
,就像學習對于他來說,是父母的事情,而不是父母的事情,這時候他首先是拒絕的。而在學校里,他有反抗的權利。而家長的控制,就像大山一樣壓著他,讓他失去了自我。
再比如孩子從初中開始就不愿意去學校了,他可能是感覺到學校里沒有自由,然后也會反抗。所以孩子在青春期,他就會表現出對學校和學習的態度,就會表現出對學習不感興趣,行為上就會表現出不想上學,行為上就會表現出拖延、不寫作業、抵抗等。
與孩子的溝通,要做到有話嘮,有話嘮最重要。
我說,你怎么能給孩子寫日記?我說你寫的都是什么啊,你有什么用啊,你只有我沒有你自己心里有數,所以你沒有我的理想,沒有我的理想,你和我都做不到。
要有話嘮的好處。比如說,我這個女兒特別愛看書,你知道她喜歡收集什么書嗎?我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給她講了好多好多道理。如果她不聽,我就會勃然大怒。
如果她不聽,我就會裝作沒有聽到?;蛘哒f我就會站在旁邊看著她,沒有任何的情緒波動。
或者說我會堅持不原則,給她選擇的機會,尊重她的決定,因為無論她怎樣,她最終都會明白,人最重要的不是得到什么成果,而是堅持自我。
那我也會告訴她,我也會堅持,但是在堅持的時候一定要守住底線。
而且這個規則,在執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溫柔而堅定,執行的時候也一定要保持立場堅定。
之前就有一位家長,答應了孩子去動物園玩,但是等到孩子回來以后,卻因為種種原因,央求著要去動物園,后來哭著也就不再去了。
帶著孩子在月亮公園玩耍的時候,我就和孩子說,我們一起去看下長頸鹿怎么做呀,我們可以看怎么說,長頸鹿是不是也可以用,但是你必須得守著這個底線。
你可以像長頸鹿一樣,咬緊牙關不撒手,但是要讓小鹿們知道,我們對他們要有信心,不要退縮,你一定要堅守底線,這個底線就是“敬畏縮”。
總之,作為父母,要有責任感,有一種承擔教育孩子的意識,哪怕孩子犯錯,也要一種承擔責任。
但是作為父母我們,還是需要先把孩子的事情辦好,當你把孩子的事情做好了,你的內心才會平和,有了平靜,才會有智慧,有了智慧才會有力量,才能把孩子引領好,引領遠。
二,要從孩子的生活中尋找興趣。
青春期孩子的生活中,除了學習就剩下十分之一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培養孩子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因為喜歡打籃球,就特別喜歡打籃球。
因為有一次,孩子打輸了比賽,他很沮喪的回家,就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
爸爸聽完之后,去安慰孩子,然后告訴他:“別傷心,這次比賽不就是輸了嗎?輸得了也沒關系,重新再來,只要努力了就好?!?/p>
孩子聽完,他繼續打球,但是由于情緒過于激動,球踢破了頭,球也摔碎了,最終比賽輸掉了比賽。
爸爸沒有責罵孩子,而是告訴他:“你努力練習得很好?!?/p>
而且,在比賽之前,會詢問孩子需不需要幫助,增強孩子的信心,增加孩子的勇氣。
這種方式不但不會讓孩子沮喪,反而會激發孩子的斗志,讓孩子更加努力。
第三步,共情,認可,積極回應
與孩子溝通之后,最好的狀態,應該是認同孩子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能理解他的感受,和孩子共情。
可能很多父母會覺得,我就是一個大人,能夠理解孩子,可孩子總是不聽話,不是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也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對。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孩子只是需要我們的接納和認可,僅此而已。
如果孩子只是一個孩子,他的力量不強大,而我們卻一味的去管控孩子,肯定會讓孩子產生抵抗心理,從而跟父母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最終的結果就是,父母與孩子,注定會漸行漸遠。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夠被溫柔以待,每個父母都能收獲陽光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