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叛逆期有哪些癥狀?
“孩子12歲以后,就進入青春期了?!毙」獾膵寢屧涍@樣描述自己的孩子,“叛逆,放學回來就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不和我們說話,學習成績也直線下降?!?/p>
但仔細觀察,小光的問題還是挺嚴重的,要么整天玩游戲,要么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父母的話根本聽不進去。
而且小光還有一點就是變得不愛學習,成績也是班里的后幾名,但是父母讓他去上學就是不去,而且還經常和父母頂嘴。
有時候小光對父母的批評根本就聽不進去,反而是越批評越叛逆。
小光的父母為此十分苦惱,為什么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不管怎么說,孩子都聽不進去,反而還越來越不聽話,讓他們一點都不知道該怎么辦呢?
其實,孩子的叛逆期,一般是孩子的青春期。
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三個叛逆期。
第一次叛逆期:2-3歲
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出現在自我意識萌發的時期,這個時期孩子自我意識的萌發其實是一歲半到三歲半之間,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自我開始有了清晰的認知,也開始有了自我認知,自我意識開始出現,逐漸有了自我意識。
第二次叛逆期出現在7-9歲
孩子剛入幼兒園的這個階段,很多孩子都是早上賴床,不愿意起床,要么是因為幼兒園的老師不喜歡他,要么是因為幼兒園的小朋友不喜歡他,要么是因為他自己不懂得表達。孩子需要一個發泄的出口,而父母則是他們發泄情緒的最佳的一個出口,特別是孩子哭鬧的時候,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孩子哭鬧就讓他盡情地發泄,千萬不要去管,你越管,他越不管。你要告訴他,你跟他講道理,他就不會再哭鬧了,他會平靜下來,然后自己跟你談。
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做的就是盡量不要去管束孩子,不要總是去說教孩子,對孩子的行為多一些寬容和理解,而是要學會適當放手。要懂得跟孩子們深度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建立起朋友式的關系。
青春期,也是家長與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黃金時期。家長們要注意與孩子的交流方式方法,才能讓孩子更好地與家長溝通,讓孩子愿意與家長分享秘密,讓家長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們的想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第一逆反期: 7~8歲的小大人兒
孩子進入小學后,他們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鄰居,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步入了小學學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于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擅艿氖?他們還是非常的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地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的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的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對于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松,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為將他們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很不穩定,而且孩子會因為沒得到恰當的引導,變得更加叛逆。這時,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
此外,這個時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飲食起居、衛生習慣、閱讀習慣、運動習慣、勞動習慣等。
此外,這一時期的孩子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要反思自己,及時向孩子道歉。
之前有一位初二的女生,學習很努力,但是,每次考試總是倒數第一。老師就問她,孩子為什么成績總是上不去?
她說:“努力沒有用,還是上課聽不懂?努力了也沒有用,成績還是老樣子,我不知道怎么辦?”
我們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把孩子的訴求表達出來,然后,才能讓孩子真正地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父母一定要意識到,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遠比直接跟孩子講道理更有用。
當孩子的情緒、感受得到接納和理解時,他們會慢慢地平靜下來,冷靜思考問題。
第二步:進行溝通
和孩子溝通時,父母要用清楚地方式。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才會有安全感,才會愿意跟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時,父母可以用陳述性的語句表達自己對孩子行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