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青春期”是這個時期孩子最主要的心理問題之一。如:生理因素、激素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因此,雖然兒童和青少年的“青春期”不受社會環境影響,但還不足以造成無法彌補的心理障礙。
生理因素
兒童期
女孩月經初潮,男孩遺精。很多人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自慰是正常的,因為這也是自我意識的體現,但是,如果這些問題全部剔除的話,女孩會缺乏自我意識。而另外一些人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面子,還有“愛漂亮”等著他們去追求,這是對孩子的否定,導致孩子無法接受自己。
生理因素
也有一些青少年會出現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同時又特別愛鉆牛角尖。心理因素
也會導致青春期的一些孩子對父母的一些行為產生懷疑,認為自己的想法是不正確的,可能會耽誤學習, 認為家長的一些行為對自己的未來有影響。當孩子出現這些心理問題時,父母該如何引導?
1、父母先學習改善自己的行為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小女孩被媽媽打耳光,離家出走了。后來在警方的詢問下,這個孩子說是爸爸打的。
原來是在父母離異后,媽媽過于強勢,要求她學習的同時,還要求她必須要達到自己的目標。小小的她有很強的被媽媽支配的感覺,她總是感覺自己很弱小,這種感覺讓她很痛苦。她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不敢發泄自己,就用臍帶來保護自己,這是她無法控制的,因為這種本能的愛讓她只能忍受著。
所以她雖然外表看起來乖巧、聽話,但是內心也非常敏感脆弱,她感覺不到,也無法認同父母對她的愛。
02 父母和孩子之間,到底該如何平衡呢?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分清,孩子和我們是不是真的是不一樣的,那其實就是殊途同歸。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會出現不同的情況。當孩子和父母的意見不一致的時候,父母通常會去強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做。這就是孩子“長大了”的一個標志。
這種情況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父母并沒有第一時間去發現,或者去糾正孩子。
等到他們覺得父母不認同自己時,他們可能就會開始變得叛逆,變得不聽父母的話了。
這也是為什么孩子就特別容易和父母吵架,因為孩子覺得父母不管他了,他不覺得自己有錯,反正他們說什么都不對。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問題,因為在青春期之前,父母的權威是孩子能夠接受的。
但是在青春期之后,孩子就會逐漸開始和父母對著干。父母的要求越來越高,孩子對父母的敵意也越多,這也是孩子“叛逆”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權力之爭”必定是雙輸的,既然父母是孩子的敵人,那就讓他們贏吧。
2.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會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父母一定要尊重他們的想法。
和孩子發生沖突可以和孩子商量,但要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聽聽他們的建議。
不要把孩子當做是和自己“對等”的人,而是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和他平等的交流。
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讓孩子的叛逆減少。
孩子的“叛逆期”是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次家長和孩子之間斗智斗勇的比拼,是一場父母與孩子之間情感的升華。
3.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自己
父母要幫孩子篩選好“叛逆期”的不同類型,家長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是這樣對待自己的。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我們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問題,這樣教育孩子,你的孩子就不會是這樣的孩子。
其實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需要耐心等待的過程,所以父母要學會給孩子時間,讓孩子慢慢學會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這樣才能逐漸獨立。
四.在家庭中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
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對于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自我同一性是一個人形成穩定的內在自我同一性的關鍵,如果自我同一性無法建立,他就會自卑,失去自我價值感。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讓孩子嘗試著去建立自己的能力。
1.尊重孩子的選擇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擁有了一定的選擇能力,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擁有獨立的選擇權,不要將孩子看做是和自己一樣的個體,讓他擁有自己選擇的權利。這樣他才能對自己的生活,對未來有掌控感,才能更加的自律。
2.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逐漸有自己的想法和個性,家長也不要太過于干預,應該讓孩子學會自己去思考問題,不要包辦所有的事情,
這樣孩子的獨立能力會有提升,同時也會讓孩子獨立能力有所提高。
3.對孩子的社交能力進行鍛煉
這個階段的孩子基本都是一個人在一個小天地里生活的,所以家長可以為孩子選擇一個相對獨立的小空間,讓孩子能夠在里面呆著,或者是一些室外活動,可以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
當然在選擇的時候也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愿意和小伙伴一起出去玩的話,家長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不要總是在家里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