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的心理原因
1. 孩子厭學的心理原因
青少年在學習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經歷多次困難,會對學習感到厭煩。
我有一個朋友,家里條件很好,他從小學習成績也不錯,上初中后,遇到了問題他把自己和父母的期望,填進了學校,學習成績一直沒有得到改善。
他內心覺得自己就算是上了重點高中也跟不上,就很可能會放棄學習,產生厭學的心理。
2. 父母的期望過高
對于這類孩子,父母一般的期望就是考高分、進重點大學,讓孩子沾沾自喜,覺得只要自己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就是失敗。
而這種情緒的來源,有可能是孩子的學習壓力過大,學習方法不正確,家長期望過高,這類孩子往往產生挫敗感,為了逃避學習,就會選擇逃避。
3. 缺乏自控能力
每個孩子,從小開始,就沒有樹立目標。不懂得自己為自己的未來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到底是什么意思,覺得自己長大了,做父母的希望自己負責任,以至于失望情緒的產生。
4. 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的東西
這類孩子通常是學習很被動,孩子沒有自主能力,加上平時父母給的學習壓力大,不知道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在自己的心里就會覺得學習很枯燥乏味,總是依靠玩耍來打發時間。
5. 不喜歡做某件事情
這類孩子通常是這個年齡段不喜歡做某件事情,譬如說不讀書、不喜歡繪畫、不喜歡舞蹈、不喜歡舞蹈等等。每當這些時候,在家長的邏輯判定之中,學習就變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孩子自然會產生厭學情緒。
6.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這類孩子本身就對學習產生了厭煩,當然不喜歡學習了。因此,家長在學習的時候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如果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及家長所期待的那么,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
7. 難以適應學校的管理制度
這類孩子往往是因為在學校受到了欺負,導致孩子不敢去學校上學。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適應不良。他們不想去學校,不想接觸同學們,不想參加集體生活,把自己關在家里,通過網絡來逃避現實。
8. 一些家長雖然重視孩子的教育,卻在無意間把孩子送到了武術學校,一時間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達到家長的預期的效果,反而產生了逆反心理。
9. 一些孩子對于學習失去興趣
對于有網癮的孩子而言,他們失去了學習的樂趣,如果家長再加以阻攔,很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厭學的心理。
對于大多數孩子而言,逃避學習可能會變成他們“逃離”學校的最后一個方法。
如何幫助孩子解決網癮呢?
1. 讓孩子從游戲中學習,體驗生活
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送到學校學習,把孩子的學習任務完成后,讓他們去玩耍,讓他們去學習。
這樣做的結果是,在學校里他們習慣了被管理,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對游戲喪失了興趣。
2. 故意搗亂,讓老師或同學關注自己
孩子對手機的使用頻率,會比對老師或同學關注得更多。
孩子上課經常走神,會被老師點名批評,作業也不敢及時完成。
而家長呢,一旦孩子上課走神,幾乎就全神貫注的在手機上。
有家長會說,老師,為什么我的孩子學習不聽老師的話,總是交上不寫作業呢?
那是因為你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不對,讓孩子明白了:
上課沒聽老師在講,你就趕緊把作業補起來,一交作業,二不說,寫不完作業,老師會批評你,甚至會找各種理由到你上學的班級群里去告老師。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能否完成,更多的還是需要家長的參與,家長不參與,孩子做事沒有動力,這也是沒有辦法真正解決厭學的問題的。
家長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1、別施加壓力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很多家長會產生一種錯誤的觀念,那就是,“你只要學習好,其它都不用管”,孩子只要學習好,一切都可以不管,事情都不用管。
這種想法很好理解,但是這樣會給孩子造成無形的壓力,孩子也很難快速地從動力變成動力。
2、別總是逼著孩子學習
你不逼著孩子學習,那你永遠都是在逼著孩子。比如很多家長是這樣的,孩子放學了,到家之后,他就在沙發上看電視,看到半夜才睡覺,我就說你要趕緊寫作業,趕緊睡覺,他就頂嘴,我說一句,他有十句等著我,說得多了還動不動的把我的話當耳旁風,甚至還動不動就發脾氣,我都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學習本來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是家長把他當成了任務,讓他完成,對于他來說就是一種打擾,他只會產生抗拒心理,認為自己是在替父母學習,自己是在為父母學習。
學習,本該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父母只是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起到一個監督的作用,把孩子的責任交給了學校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