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叛逆正規(guī)封閉學校
濟南市委宣傳部日前出通知,山東省委、市教委向社會公示,自2013年起,山東省網(wǎng)上正式撤銷了一所學校的名字“濟南遠大腦康醫(yī)院”,并于2019年5月開設了“濟南遠大腦康醫(yī)院”。
為什么要選擇這所學校?為什么要接收“問題少年”,以及“優(yōu)等生”的出現(xiàn)?我們在此先引用一些專家的觀點,給大家作幾個參考:
一、目前正處于青春期叛逆階段的學生,一般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他們的心理特點是:
1.封閉性。
他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很少和家長溝通,甚至不愿看到父母。
2.內向。
內向的學生對外界的反應比較遲鈍,大多時候不太敢主動開口說話。當他們長大后,性格越來越內向,不愛講話時,往往與他人關系不和諧,甚至不敢嘗試新鮮事物。
3.情緒反應強烈。
情緒反應強烈,就像是帶著強烈的人身攻擊,很難表達自己的情緒。
4.缺少幽默感。
他們也很少和他人合作,也很少主動與他人交流,就像一個十足的宅男。
5.游戲上癮。
游戲里的升級打怪的樂趣,以及升級打怪的成就感,都會讓他們上癮。
6.自我控制能力差。
對于游戲,對于學習,他們沒有自己的控制能力,一旦玩起來,就很容易上癮。
怎么辦?
家長不妨來看看下面這些方法:
轉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沉迷游戲,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控制感”,孩子們在游戲中得到的快樂,會得到巨大的滿足。
當他哭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他一個擁抱,告訴他:沒關系,媽媽愛你!
多和孩子玩一些親子游戲,增加親子互動。
孩子只有在和父母玩耍中,才能感到快樂,真正的快樂是那種簡單的,只要自己開心就好。
我家孩子雖然今年才10歲,但是在和父母玩游戲時,表情特別豐富,充滿了躍躍躍欲試的自信,
當他玩得很開心時,我就很開心。
這就是所謂的“投其所好,存其量,變其力量”。
想起我小時候,爸爸總是帶著我和弟弟在戶外玩耍,那時候,我常常因此手忙腳亂,手忙腳亂。
后來有一天晚上,我們在小區(qū)里散步時,不小心碰了一下一只被小狗打得大哭的小貓。
它被打得跑到陽臺上,重重地把頭往墻上撞了一拳擊。
那一瞬間,小狗就像是被撕開了一層保護膜一樣,在地上嘶吼著向著我怒吼。
而此時,我的內心又像是有一個小時候被自己媽打過的小伙伴,從那之后,我就會深深地記住這個經(jīng)歷。
這些事情對我造成的傷害,并不是因為他的錯,而是我不知道如何走回去面對它們。
因為想要得到更好的成長,更好的成長,所以不得不加入進來。
可是,我也有私心…………
為了湊到孩子的生日會,我多次寫信給女兒,企圖讓她在夏天生病時帶著她去醫(yī)院。
可是女兒卻無動于衷,她的眼睛始終盯著那個紅色的小盒子,眼神里滿是委屈,我忽視了她的內心感受,想讓她放棄了,沒想到她自己跑到陽臺上,把那金色的紙條給撕了。
當我以為我遭遇了不幸遭遇時,她告訴我,她的家應該是溫暖的,她的爸媽是緊張的,而她的家更是緊張的。
我坐下來和她聊了聊,我告訴她:“媽媽今天下午出去玩了,回來后你就會一直想到你的家。”
女兒說:“真的,媽媽,您的家是溫暖的,而不是充滿爭吵的。”
我說:“要不這樣吧,這樣吧,如果我回家后,又有一個人要跟你一起玩兒,我覺得挺失望的。”
女兒說:“媽媽,其實我就是想,既然你們能陪我一起玩兒,而且還是讓我自己一個人玩兒,那我好像多好啊!”
我說:“可以啊!可是我們班有幾個同學都喜歡歡和你玩呢?”
女兒笑著說:“我們班有幾個同學都喜歡和我一起玩兒的,我們班有幾個同學早就不和我玩了。”
我說:“那你有沒有自己的好朋友啊?”
女兒說:“沒有!我們班有幾個同學都喜歡和我一起玩兒,我都相處得很好,他們都特別喜歡我!”
我說:“那你現(xiàn)在也學會分享自己的東西了嗎?”
女兒問:“怎么樣?”
我說:“分享就是把自己喜歡的食物分享給別人。”
女兒說:“你這個習慣非常棒,分享給我的同學和朋友都很喜歡你!”
我說:“分享的過程中,如果你有任何需要幫助的,我隨時都會給你。”
我喜歡和女兒分享我的經(jīng)歷,并告訴她:“媽媽是你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