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期從什么時候開始呢?
孩子的叛逆期從什么時候開始呢?
是在12~18歲
的時候,這個時期的孩子會迎來青春期。
在這個時期,孩子的身體、生理發育迅速成熟,他們會有一些叛逆的行為。
這個時候,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主見。
這些叛逆行為的產生,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之外,家庭因素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
孩子叛逆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1.自我意識強
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孩子,總想自己替孩子做決定。
“媽媽,我今天晚上好困,你幫我按摩吧。”
“你今天不要玩游戲了,趕緊去寫作業。”
這樣的行為就是家長把孩子當作了一個和自己一樣的獨立的個體,不給孩子插手他自己的事情。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是需要父母適當的放手,才能鍛煉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的。
2.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
孩子還小,生活上還沒有完全掌控自己的人生,對孩子來說,家長要適時地給予他們一些自由。
因為有些事情他們可能做得并不合適,比如,如果穿衣服的時候衣服穿得不好,就可以讓他們自己多穿衣服。
雖然有些事他們做不好,但是孩子自己能做好,這也是他們成長的表現。
家長要舍得放手讓孩子獨立,只要給孩子機會,讓他們自己學會解決困難,孩子就能從中找到成就感和價值感。
3.不要過度保護
“媽媽,為什么你可以一直穿這么多衣服,為什么不可以多穿點?”
“媽媽,我不想穿裙子,為什么不可以?”
“為什么要先做這些事情?”
“為什么要先寫作業,而不是先玩呢?”
這就是過度保護。當孩子感到恐懼怕時,父母會更加嚴格地保護,要求孩子聽話。
4.忽視孩子的感受
“媽媽,我好害怕,我好害怕。”
“嗯,我不害怕。”
“哦,那你什么時候害怕啊?”
“我剛開始害怕,我看到你手上有很多東西,我怕,我怕”
“嗯,怕什么,怕怪獸!”
“哦,我看到怪獸很怕,我看見怪獸。”
“好害怕啊,我也怕。”
“怎么了?你害怕什么?”
“我看到你臉上有很多的怪獸。”
“怪獸很可怕,你能看到我嗎?”
“我想到怪獸。”
“你怎么了?”
“你害怕。”
“怪獸會咬人的。”
“可是怪獸只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你是怎么想到的?”
“可是我并不是真的怕怪獸。”
“那你現在想要怎么辦?”
“我也很想,有時候我也會想小怪獸,“我還有很想去的地方,我還有好多好多……………………………………………………………………………………”
如果你是小怪獸,你希望你會怎樣應對怪獸:
“看到怪獸了嗎?”
“想象一下它們會咬人的樣子?”
“你覺得它們在下面什么時候會咬人?”
“………”
用這些繪本故事的形式,告訴孩子怪獸是什么,怎樣才能讓怪獸活過來,并且讓孩子當小動物來了解讀繪本故事情節,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感受到安全感。
我們只有知道了什么是“怪獸”,才能找到解決辦法,并且學會勇敢的面對怪獸的挑戰。
【END】
作者簡介:池沐,多平臺原創作者,專注親子溝通領域,喜歡與你分享育兒路上的趣事和故事,喜歡你關注我,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