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介入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社工服務項目)
前些日子,本人有幸參與了一場為期兩天的正面管教家庭教育的行業培訓,對于既是一名母親又是一位社工的我,對本次培訓有特別的感觸。
本人結合學習內容思考作為一名社工在帶領親子活動、小組時,如何將正面管教方法運用于社工服務中,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思考: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第一步,社工在運用正面管教知識開展親子服務時,可以協助參與活動的家長分析自身家庭類型。社工引導該家庭了解自身的親子溝通模式,協助家長進行家庭教育類型的界定。在家庭日常親子溝通中一般會呈現以下幾種親子溝通或者家庭類型:
1.嚴厲型(過度控制):有規矩,但沒有自由和選擇。一般用語是“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
2.驕縱型(沒有限制):有自由但沒有規矩,無限制的選擇。一般用語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3.正面管教(有權威的,和善而堅定):有規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選擇。一般用語是“在尊重別人和自己的前提下,你可以選擇”。
這三種類型都有各自的特點,可以讓家長順利導航尋找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
第二步,通過這三種家庭類型的分析和認識,每個家長可以對號入座,分析自己在親子教育中對孩子的溝通方式是什么,自己的教養方式屬于哪種類型。
在分析出了教育類型后,將同一種類型的家長集合在一組,讓他們去分析這個類型的優點以及缺點,并且說明理由。鼓勵家長以討論的方式在紙上分類書寫完成,給予家長充分的討論時間,鼓勵每個成員積極發言,得出自己這個組的結論。
這個討論過程是家長做辨別和反思的過程,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家庭教養方式優劣,才能夠更加清晰自己需要改善的方面。正所謂“知己知彼”,“知己”是知曉自己的教養方式,“知彼”是知道孩子在這種教養方式下可能出現的結果。
第三步,社工引導家長進行正面管教教育方法的學習。在了解了自己的教養方式優缺點后,去學習優秀的教養方式——學習正面管教的教養工具。
“和善而堅定”這五個字,始終貫穿在正面管教的所有理念和工具之中,“過于和善”或者“過于堅定”都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家長們要掌握好和善而堅定的之間的平衡,做一個正面管教的好家長。
第四步,進入正面管教“我的家訓”學習環節。在進入正面管教的家訓學習環節中,會邀請家長討論分析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的家訓有什么,如母親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家里曾經有什么家規,這些家規對你有什么影響。
流程也是讓家長們分組進行討論,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的分享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曾經說過一些什么話,是否有“食不言寢不語”“不能蹺二郎腿”“長輩沒動筷子晚輩不能動筷子”之類的優良傳統家訓;是否也有一些父母小時候說過的“你再不吃飯就會有大灰狼過來吃掉你”“晚上不睡覺就會有警察叔叔過來抓你”此類讓人有童年陰影的教訓語言,這些“家訓”產生了什么正面的或者是負面的影響。
第五步,分析不良的家庭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后果,不良的家庭狀態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在本人過往的家庭服務中,曾經接觸過很多類型的家長。較多的家長都有過這樣的表達:“孩子如果不聽話是要懲罰的”。
家長們覺得自己也是在“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家訓中長大的,過往的教育觀念倡導對孩子要有罰,甚至很多家長認為偶爾打一頓也沒什么,特別對一些不老實的孩子,往往揍一頓、吼一頓就老實了,但是這樣的懲罰后面也衍生出來一些問題。研究指出,如果孩子一直是在懲罰壓力狀態下成長,很容易出現的情緒和行為問題。
第一種是憋屈壓抑狀態,會認為這個世界不公,不相信大人,不相信世界,內心委屈壓抑;
第二是憤恨報復心態,“讓你牛,看你下次會如何,”內心有仇恨的種子在發芽。
第三會出現反叛,“你教我做,我偏偏不按照你說的做,你說你是正確的,我就要用自己的實踐來證明”,往往挑戰家長的權威。
第四可能會出現退縮,內心會自卑,“反正我這么沒用,我無論做什么都是沒用的,我又為何做呢”,孩子會自怨自艾,負能量重,有著強烈的退縮心理,甚至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發展。社工需要引導家長學習正面管教的理念及工具,正面管教是一種即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第六步,學習正面管教的學習工具之——“贏得合作”。家長在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如果孩子出現錯誤,我們強調的是不懲罰和不驕縱,和善而堅定的教育方式。
當面對孩子錯誤時,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贏得合作”。贏得合作有四個環節,一是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二是表達對孩子的同情,但是不能寬恕。三是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四是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
例如前段時間,我孩子不小心打破了一個杯子,當時我的第一感受不是生氣或者是立馬責備孩子,而是期待從這件事情中讓孩子明白一些道理,于是我說:“寶寶,剛剛你打破了一個杯子,你是不是覺得很可惜,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情,(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但是杯子確實破掉了,不能修復了(表達對孩子的同情,但是不能寬恕),媽媽也覺得很可惜,一個好杯子破掉了(告訴孩子你的感受),你覺得現在我們要如何處理呢?”寶寶說“拿掃把掃”“好的,但我們還需要再想想,杯子壞了我們要做些什么呢,下次如何才能不讓杯子破掉呢(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啟發式的提問)?“下次應該好好的拿在手上,不能夠到處丟”“好的,媽媽看到你也明白了道理,媽媽和你一起清理吧”(讓孩子覺得有媽媽的陪伴,并且愿意一起去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讓家長們明白,“你孩子感覺好,他才會做的好,在他打破杯子的時候他心里已經認錯了。”就這樣你不發脾氣,他也不哭鬧,不吵不鬧的就把這件事解決了。
最后,社工在家庭服務中運用正面管教的知識引導家長學習正確的親子溝通方式。對家長來說第一是學習正面的語言,第二個是控制家長的行為,從家長的情緒管理開始,相信每位家長都能夠與孩子們的關系越來越好。
社工要多強調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感受到效果,家長們逐漸會覺得這是一個正確的親子溝通方式,社工在運用的過程中也有一定自己的反思和成長,逐漸熟練正面管教在親子服務關系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