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幾歲開始學英語效果比較好(小朋友學英語越早越好嗎)
導讀: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使用及其廣泛,從升學考試到進入社會英語學得好無疑是為個人實力加分,也會比別人多很多機會。父母們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畢竟對一門外語,想要學精并沒有那么容易,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不是學一兩年就可以做到的。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顧佳想方設法給兒子爭取的幼兒園,要通過英語口語面試才能入學。這不免讓很多追劇的家長焦慮,如果不提早學英語,上幼兒園就被別人甩在了起跑線。
01、孩子幾歲開始學英語比較好?
美國做過一個調查就是關于移民英語水平,在美國生活時間一樣長為基礎,7歲之前移民的居民英語水平的熟練程度與母語是英語的人相當,但那些15歲以后移民的人就很不精通。這個調查也證實了,在孩子語言敏感期培養語言能力,將會事半功倍。
曾經綜藝節目《爸爸回來了王中磊的兒子威廉就因為英語好圈粉,王中磊帶著兒子威廉去花鳥市場,遇到一位外國游客來買蜥蜴,因為語言不通而困擾。威廉化身翻譯解決了難題,外國游人詢價,了解蜥蜴的習性,威廉逐一翻譯給老板娘。
接著這位外國游客和威廉開始聊天,得知游客來自西班牙時,威廉表示自己喜歡西班牙足球隊。一聊就是四十分鐘,從足球到籃球到生物,在王中磊的提醒下才離開。西班牙游客很好奇問在哪學的英語,威廉稱是在幼兒園,得知威廉也只學了兩年時這位外國友人對他稱贊不已。
一番無障礙溝通,威廉得到大家的贊嘆。很多父母會有困惑,孩子幾歲學英語合適。如果在家教,父母擔心不夠專業把孩子帶偏,到了上學年齡等學校教恐怕落后。
華盛頓大學科學研究院的伯特里夏·庫爾曾經有一個演講叫《嬰兒的天才語言能力》,她的團隊根據對嬰幼兒的追蹤研究得出:兒童在7歲前很容易接受一種語言,一旦超過7歲這種接受和學習能力就會下降,到了17歲學習語言的能力已經衰退到最低水平。
學習英語要趁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出的嬰幼兒敏感期中,1.5-2.5歲是幼兒語言敏感期,這個階段孩子的語言能力迅速發展。但是我們知道這個年齡段正是學習漢語的時候,那么有家長會顧慮,如果這么早就接觸英語會不會認知混亂對母語的學習有影響?
02、過早接觸英語是否會影響漢語?
美國有關心理學家在上世紀60年代曾經對兒童學習雙語做過調查,結果表示:兒童在3歲以前接受兩門語言可以很輕松。
雖然免不了出現兩種語言語法混用,但隨著不斷熟悉和情境應用4歲以后不僅母語很熟練,第二語言也能很好地運用。
這就如很多孩子從小生活的環境有方言有普通話,他們會靈活切換兩種方式,并不會互相影響。
03、抓住時機進行早期英語啟蒙
孩子生活的環境離不開語言交流,他們學習母語通過觀察、領會、模仿成年人,加上到了年齡父母的引導,從一個字一個詞開始在生活中慢慢積累。英語同樣需要環境,多聽多用多引導,其實對于幼兒的英語啟蒙,家長不必顧慮自己是否發音標準,現在大部分父母都有英語基礎,運用到幼兒啟蒙夠用了。
還可以借助于英文動畫片、繪本、兒歌或者教練英語的APP等,給孩子提供簡單的英語環境。
多聽還要多運用才能熟悉,聽和學是輸入,理解了才能記住才會應用。要聯系生活場景,學到的單詞和實物聯系,這樣逐步理解加深記憶。如果只是聽英文歌曲,看動畫片會超出他的接受能力,慢慢失去興趣。
孩子學會了還要能說出來,這個過程要經過思考,搜尋記憶,也鍛煉口語表達,熟悉單詞的應用。父母多引導讓他從最簡單的字母和單詞開始說起,從身邊最熟悉的生活用品或食物說起,逐步提高水平后,還可以互動模仿英文故事中的人物對話。
根據兒童語言敏感期特點,在2歲左右就可以進行英語啟蒙,最晚不能超過7歲,這樣才能達到良好效果。
孩子初步接觸語言而且還是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父母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多提供語言環境,結合生活場景教,也要多互動,讓孩子多運用熟練。
比如,讓孩子閱讀相關的繪本,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市面上很多兒童英語繪本,都沒有掃一下就能跟讀的功能。我跟女兒共讀的是《幼兒英語分級閱讀》,一套書60冊,每冊都是獨立的主題。
在閱讀時,孩子對內容很感興趣,愿意跟著看,書中的課程是緊跟教學大綱,難度分級別,并采取自然拼讀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閱讀無障礙,學起來更輕松。
剛開始跟孩子讀,我也擔心他聽不懂,學不會。后來發現,他的興趣很濃厚,只要我拿起來書,他就跟著讀。別提多配合了!
碎碎念:
如果能趁早學就不要往后延,因為錯過最佳啟蒙期,孩子需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去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