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離家出走的少女(叛逆女孩離家12年)
叛逆期的美少女漂泊在外12載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眼前的這個白皙俊美的女孩兒,不停地用手擦拭著臉上的淚水,讓我們看著既心疼又好奇,是什么原因讓她潸然淚下,又是怎樣的曾經(jīng)讓這個女孩幼小的童年就一個人漂泊在外。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fā)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tǒng)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聽完她所有的故事,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青春時叛逆任性帶來的后果,因為自己一時的任性,因為自己幼稚的攀比,讓自己失去了原本可以在媽媽懷里撒嬌的幸福時光。
在此我們也想提醒家中有孩子在叛逆期的家長,注意溝通和引導,讓孩子順利度過那段悖逆的時光,對叛逆期的孩子們我們也要說,正確地面對自己的叛逆期,她不過是你人生長河中的一個小水灣而已,不要被叛逆期打敗,不要讓悲劇發(fā)生,不要像本文中的陶小月一樣,迷途12年,之返時卻已忘記了回家的路途。
24歲的陶小月向我們講述了她的故事,在離家12年里,她沒有戶口,沒有身份證,被人稱之為黑戶,想要找一個正經(jīng)的工作,那都是很困難的,年少的自己只能漂泊各地四處打零工解決正經(jīng)的溫飽。
過早地承受了童年時期不該有的壓力和痛苦,一路的艱辛,一路的坎坷只有陶小月自己才能明白,而今自己已經(jīng)長大,隨著成熟的不單單是懵懂容顏的改變,心里的成長代替了年少的叛逆,悔恨一絲絲在自己心里生長,找家的想法時刻呼喚著女孩的心靈,那么12年的離別,12年的失去,她是否能憑借記憶找到失散的親人呢?
一個人漂泊在外,幾經(jīng)坎坷,幾許辛酸,多少次夢回故鄉(xiāng)
在深圳陶小月租住的單身公寓里,除了一些簡單的家具和少數(shù)的化妝品,一本新華字典,格外引人注意,陶小月經(jīng)常會拿出來不停地翻閱,因為在這本字典里珍藏著她家鄉(xiāng)的名字,也是這本字典指引她回家的方向。
原來在陶小月記憶里自己只上2/3年學,所以她并不認識很多字,只能從字典里尋找與記憶里家鄉(xiāng)名字相仿的漢字,憑著對地名淺層的印象,她只能依稀記得自己家鄉(xiāng)是在貴州普定坪山鄉(xiāng),一個叫糯米鎮(zhèn)的村子里,而這本字典中那個“糯”“坪”已經(jīng)被她用紅筆圈上,不知道看過多少次了。
陶小月能清晰地記得自己的家鄉(xiāng),而她也曾在手機百度上查到過這個地方,可是當自己打電話聯(lián)系村委時,卻被告知,村里沒有人家丟過小孩,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
這種失望讓她每天都備受煎熬,思念像長了翅膀一樣越飛越遠。
抱著最后一絲希望,她求助到尋親欄目,她太想家了,太想念家里的親人了,看著陶小月歪歪扭扭地寫下家鄉(xiāng)的地址,那種渴望的眼神中似乎看到了希望,在她的記憶中自己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母親名叫祁明瓊 ,弟弟叫陶曾凱,妹妹叫陶曾鳳,而自己的父親在自己9歲的那一年去世,但是父親的名字,是她永遠也不會忘記的,父親叫陶心中。
陶小月能清晰地記得家中的每一個親人的名字,還能準確地說出自己家鄉(xiāng)的地址,那么她能找到相隔了12年的家鄉(xiāng)嗎?她又為何遲遲沒有回家呢?
淚水伴著陶小月的講述,記憶的大門被一點點地撕開,她曾清楚地記得她的家鄉(xiāng)是在一個非常偏僻的大山里,而她的家在一座山頂上,周圍沒有鄰居,只有自己一家在這里居住,村子里的人也是都散落在山路兩旁,家里的房子是用石頭壘起來又被抹上泥土的那種土屋,家里有還有爺爺、奶奶,當年媽媽還養(yǎng)了豬,家中還有一只小黃狗。
所有的記憶都是那么的美好,好多次她都在夢里被那條小黃狗叫醒,可醒來后只有自己一個人在黑夜里默默地流淚哭泣。
當記者詢問既然清晰地記得家鄉(xiāng)所有的信息,為什么不回去尋找呢,電話不能找到,自己可以回去尋找的。是的,她不止一次地想要親自回去尋找,可是一是因為小,沒有足夠的錢找回家,等到自己長大了,二是因為自己沒有身份證,連買票都不能買到,更談不上能上車,就這樣一直延誤了回家的路。
為叛逆期自己的錯誤決定,承載了十二年的思念之路
那么這樣一個精神正常的女孩,能準確記得自己家鄉(xiāng)和親人名字的她,為什么會一個人漂泊在外面,12年前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會讓陶小月成為一個沒有戶口的流浪女孩呢?為什么不愿意回到媽媽和親人的身邊,而我們又是否能為她找到失散多年的親人呢?
原來陶小月的本名叫陶曾麗,父親在她9歲那一年去世,生活的重擔突然全部都壓在媽媽一個人的肩上,無奈的媽媽帶著他們姐弟三人來浙江投靠自己在浙江打工的弟弟,想著大城市打工的機會多,怎么樣也會比在大山里好過一點。
母親去了鞋廠沒白帶黑的做工,而三個孩子也因此都沒有了書上,第一次離開大山來到了這霓虹絢爛的大都市,不經(jīng)意間已經(jīng)驚染了一個孩子的內(nèi)心,陶小月開始迷戀這一片絢麗的夜色中。
因為不用讀書,只能在家看著弟弟妹妹,12歲的年紀,自己還是個孩子就開始為媽媽分擔生活的不易,難免有些抱怨和抵觸,但是這一切都沒有引起母親祁明瓊的注意,而是當她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時,看到大女兒并沒有自己想象得那么聽話、懂事,就會變得暴躁發(fā)脾氣,就會辱罵陶小月。
母親的責罵讓年幼的陶小月越來越反感,在一次外出玩耍時,陶小月認識了一個女人,而也是這個女人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正處在叛逆期的陶小月,她看到叔叔家的姐妹什么也不做,從來不會被罵,而自己什么都要干,還要挨罵、甚至挨打。于是一個瘋狂的念頭在她的腦海里不停地翻滾,我要離開這里,離開家,于是就在那一天,她被那個女人帶到了浙江臺州。
從此以后陶小月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浙江的出租屋,離開了母親,并且在內(nèi)心無數(shù)次地發(fā)誓這輩子絕不回頭,永遠的不要再被罵、被打。
開心的日子很快就被社會的現(xiàn)實摧殘了,失去了家束縛的同時也失去了家的庇護,陶小月要為自己的生存自力更生,小小的年紀就開始了打工之路,因為年齡太小,只能作一些簡單的工作。
刷刷盤子、端端飯菜,再大一點就去工廠做工,回首往事,陶小月茫然地望著窗外,我們能感受她此刻百感交集的內(nèi)心,我們也能感覺到她對家的渴望。
耄耋之年終于等到大山石屋的主人
是陶小月的記憶出現(xiàn)了錯誤,還是溝通出現(xiàn)了問題呢,按照陶小月回憶她老家的地址,我們來到了貴州省普定縣坪上鄉(xiāng)糯東村,在這里有會找到陶小月的信息嗎?這里是否就是陶小月的老家呢?
寶貝回家網(wǎng)站志愿者第一時間聯(lián)系到了當?shù)氐拇逦逦藛T證實,這里之前確實有一戶人家丟失過一個女孩,但是這戶人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住在這里了。
不住在這里了?他們是搬走了還是?所有的疑問都要等到了糯東村才能解開謎底。
車子在翠綠的山間穿行,大山的風輕柔地吹過,一個小時后在不遠處的山頂,我們找到了丟失孩子的這一家人,房屋則空無一人,蜘蛛網(wǎng)早已爬上窗簾,房子門前孤零零地坐著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告訴尋親志愿者,自己的大孫女的確丟失了,由于山頂偏僻難走,家里人都已搬到了半山腰去居住了,之所以留下老房子就是為了等孫女回家,她怕自己走了,房子拆了,自己的孫女回來就找不到家了。
血脈親情是永遠也割舍不斷的,正在此時,干活的陶爺爺也回來了,說房子是二兒子的,兒子早在10多年前就去世了,二兒媳帶著兩個孩子改嫁了,現(xiàn)在住在隔壁的縣城去了,孫子、孫女會經(jīng)常來看自己,而只有大孫女卻一直沒再回來,說著老人用手悄悄地抹去眼角的淚水。
尋親小組認真地核對著陶家爺爺奶奶的信息,一樣的還有一個弟弟、妹妹、一樣的名字,所有的信息幾乎高度重合,這會是陶小月自己的家嗎?這兩個耄耋老人會是陶小月的爺爺奶奶嗎?當年只是跟隨媽媽去浙江打工的小女孩,會是從這里走出去的陶小月嗎?
按照陶爺爺給的地址,尋親小組找到了這個叫祁明瓊的女人家里,淳樸的祁明瓊得知我們的來意,也向我們介紹起自己丟失女兒的過往。
當年丈夫的突然離世,讓一個大山里的女人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方向,看著三個年幼的孩子,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承擔起養(yǎng)育他們的責任。
可是自己的力量實在太有限了,只能帶著三個孩子投奔同在浙江打工的弟弟,可是再堅強的母親也有疲憊的時候,自己沒有文化,也不懂得孩子什么叛逆期,所以有時候自己會不情緒崩潰的時候打罵孩子。
再后來大女兒結交了一些朋友,更加劇了他們關系的惡化,可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大女兒竟然就這樣失蹤了,這十二年祁明瓊從沒有忘記過自己的女兒,即便是改嫁,也將自己大女兒的戶口一起遷了過來。
祁明瓊拿出一本嶄新的戶口本,而這一打開,不禁讓尋親小組的人眼前一亮,母親、弟弟、妹妹的名字全部都與陶小月所說的名字一模一樣,那么眼前的祁明瓊會是陶小月的親生母親嗎?
雖然女兒失蹤12年,但是祁明瓊卻沒去報失蹤,這也就是當初為什么村委說沒有人家丟失孩子的原因,而祁明瓊之所以一直保留著女兒的戶口,因為在她心里,女兒一定會回來,她要為女兒守護好所有的信息,希望等到女兒回來的那天能找回自己真正的身份。
她還給我們拿出幾張女兒當時留下的藝術照片,深夜對著女兒的照片,以淚洗面,女兒的離開是她內(nèi)心永遠的痛,她至今也無法原諒自己,想想自己大女兒不但要照顧弟弟妹妹,還要忍受自己的打罵,內(nèi)心的譴責也無時不在折磨這自己。
當年由于老二老三到了上學的年齡,自己就送他們回老家讀書,之后就得到了大女兒失蹤的消息,祁明瓊與當時同在浙江務工的弟弟,弟媳一起找尋了很久,但女兒卻杳無音訊,只留下幾張藝術照片,而自己每年都會去一趟浙江,去尋找自己的女兒,并且已經(jīng)堅持了12年。
每每想到自己的女兒小小年紀就離開自己,會不會挨餓受凍,會不會受到壞人的欺負,甚至想到會不會遭到不測。如果自己當年不那么嚴厲,不把自己的壓力發(fā)泄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安全地度過叛逆期,女兒是不是就不能離家出走。
在記者將寶貝回家網(wǎng)站上的照片給祁明瓊看時,她一眼就認出這是自己的大女兒,非常確定這就是自己的女兒。
祁明瓊想要找到女兒,請她理解母親當年的嚴厲,原諒母親當年的行為,那么陶小月是否真的就是祁明瓊失蹤12年之久的大女兒呢?
當?shù)弥霈F(xiàn)與自己經(jīng)歷高度相近的疑似家庭后,陶小月立馬收拾行李準備前往,可當想想自己12年前出走的原因又讓她舉步維艱,淚流滿面。自己的親人還能任自己嗎?他們會不會責怪自己曾經(jīng)的不辭而別,會不會還是會打罵自己?
心內(nèi)的焦灼和糾結讓陶小月不知所措,當年自己除了要面對貧窮的現(xiàn)實,還要面對媽媽的指責與打罵,要承受著與年齡不符的生活,母親嚴厲的管教也讓陶小月不敢面對。
內(nèi)心叛逆的種子一直在成長,那時陶小月無比羨慕身旁的同伴,看著同伴們無憂無慮的童年,燦爛的笑容,可是她卻在想著怎樣擺脫貧困的現(xiàn)狀,越是她卻帶著對母親的怨恨離開了家,而且離家越來越遠。
陶小月也對記者說,這些年隨著年齡的增長,曾經(jīng)為了一時的自由,讓自己失去了家的溫暖,短暫的興奮感消散之后,自己要獨自承受著這份叛逆逃離帶來的后果,一個十二三歲的女孩,要為了生計開始奮斗,想想都是辛酸和淚水。
自己這些年心里憋了太多的話不知道怎么和媽媽說起,如果能見到媽媽,自己最想說一聲“媽媽、對不起、我錯了”。
寶貝回家——媽媽的懷抱是你永遠的港灣
母親祁明瓊并沒有忘記流落在外的女兒,即便是改嫁,她也帶上了女兒的戶口,老房子也依舊在等待著主人的回歸,她希望女兒會放下對自己的怨恨,能夠回家回到自己的身邊。
在得知DNA比對確認祁明瓊和陶小月確實就是親生母女,陶小月就是12年前那個負氣出走的陶曾麗,12年過去了如今母女再一次重逢,這對母女是否能化解當初的誤會呢?
終于等到了認親的日子,懷著一顆忐忑的心,陶小月來到了認親的大會現(xiàn)場,在入場的一瞬間,她的目光偷偷地瞄了一下臺下,一眼就認出了觀眾席上的母親,淚水再也止不住了留下來。
那個熟悉的身影,那個讓她在夢里魂牽夢縈千百回的臉龐,出現(xiàn)在臺下,一時的猝不及防,她還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母親,如何去解釋12年前自己的離開。
從浙江到連云港再到浙江,最后到了深圳,這個堅強的女孩,經(jīng)過12年的漂泊,終于與母親、親人重逢。
母親錯過了女兒12年的成長,女兒也只能從眼前的唏噓,發(fā)現(xiàn)讀懂了母親的思念,就因年少時的叛逆,母女之間阻隔了多少日日夜夜思念的淚水,而此刻在母女再度擁抱之后,她們又能否化開12年前的心結。
當主持人問到陶小月,曾經(jīng)的負氣離開對嗎?陶小月說曾經(jīng)沒有感覺到不對,但是今天看到母親老去的容顏,讓她感覺到內(nèi)心的愧疚不難過。自己當時不應該那么任性和叛逆,離開了自己母親的身邊,一個人在外面漂泊,她只想說“媽媽,對不起”。
雖然這一聲“對不起”等待了12年,遲到了12年,但是無疑陶小月是幸運的,她雖然失去了快樂的童年,失去了母親的呵護,可是在12年后,她終于重新找回這份甜蜜的愛。
所有的誤解、所有的抱怨,都伴隨這三個字煙消云散,祁明瓊擁抱著這個失去12年的女兒,輕輕地對女兒說,媽媽一直都沒有忘記你,請你也原諒媽媽當時的舉動,母女兩人相擁而泣,讓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陶小月的心早已飛向大山里的那座石屋,她要去看看爺爺奶奶,她要去給爸爸上上墳,她要重新親吻離別12年的大山里的一草一木,重拾那一段丟失的愛。
曾經(jīng)叛逆離開的孩子回家了,大山頂端矗立的石屋,就是照亮迷途孩子回家之路 的燈塔,也照亮了陶小月新的人生。
我們想說,叛逆期是每一個孩子的必經(jīng)之路,作為一個母親祁明瓊也并沒有做錯,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會有一個很好的未來,但是良好的溝通和引導,才能讓一個處在叛逆期的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而除于叛逆期的孩子們也要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明白未來的路并非都是一帆風順,父母的懷抱是你永遠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