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孩子,應該如何正確地引導自己(叛逆期的孩子該怎樣正確引導)
所謂叛逆期,不過是大人一廂情愿給孩子成長的一個特殊時期貼上的標簽。如果用通俗的話來描述這個特殊時期,那么就是孩子成長的轉折時期。父母首先應該正確看待這個時期,它并非一個不可理喻的時期,它也并非是孩子的一個無理取鬧時期,它是父母引導孩子成長的一個關鍵時期。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一些父母在遇到孩子出現叛逆期時,便開始思考或四處打聽,孩子叛逆期該怎么管教?然而卻不知最開始的出發點就已經南轅北轍了,對于叛逆期的孩子如果再以管教的態度去對待,只會讓孩子的叛逆心理越來越嚴重。正確的方式應該是順水推舟,引導孩子發現背后的問題。那么如何才能正確地引導叛逆期的孩子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孩子可能會在三個階段出現叛逆期
第一個階段:寶寶叛逆期(兩歲左右)
處于“寶寶叛逆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其心理是以自我為中心,喜歡做一些夸張行為引起別人的注意,以做對抗性行為為快樂;
這個時候的孩子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像個大人,所以什么事情喜歡親力親為不喜歡別人幫助他完成。這個時候的孩子心理也特別需要尊重,所以他們不喜歡被指揮,被使喚,因此你叫他走東他走西。
那么父母該如何引導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1 理解兒童做某件事的動機及愿望
處于“寶寶叛逆期”的孩子時常會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行為,他們還不太懂什么是危險的事情,也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當成人限制他們的愿望或制止他們的行為時,孩子們就會表現出對成人的不滿意甚至反抗,與成人背道而馳,喜歡說“我不”等。其實這是孩子獨立與探索的愿望強烈與服從。
作為家長應該充分理解兒童要自己嘗試、獨立表現的要求,盡量多創造一些條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適當的或充分的滿足后,他們的叛逆行為,叛逆性心理自然就逐漸減少。
2 要適當采取“不理睬”的態度
當孩子沒有道理而又不能滿足他們時,我們可以采取暫時不理睬的方法,讓孩子鬧、讓孩子自討沒趣,等孩子情緒好轉,能聽講道理的時候,再慢慢來進行教育。這種方法反復幾次,孩子自然知道哭鬧、不滿也無法滿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同時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孩子明白什么是合理的要求,什么是不合理的要求。
我們不妨在沒有危險傷害的情況下,放手讓兒童自己去活動,讓他們在嘗試中吸取教訓、經驗,品味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樂趣。幼兒也是一個完整的人,有著自己獨立的心理及行為方式,我們作為家長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適當地學會“不理睬”,對幼兒的成長有益無害。
3 要培養兒童的愛心、同情心
幼兒的叛逆性行為很多時候表現為破壞性、挑逗性。在孩子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愛心、同情心”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同情心、愛心是人類共存共生的基礎,也是人生觀教育的關鍵。如對同伴要互相幫助,互相謙讓,不打人,不欺負人,敬老愛幼,同情弱者,盡量去幫助別人,保護動植物,疼愛父母等。這也是培養幼兒同情心的有效手段。如果幼兒有了這種愛心、同情心他們的叛逆性心理就會大大地減弱。
02第二個叛逆期:兒童叛逆期(7-9歲)
孩子進入小學后,他們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鄰居了,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步入了小學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于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可矛盾的是,他們還是非常地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地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地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地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對于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松,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將他們的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很不穩定,而且孩子會因為沒得到恰當的引導,變得更加叛逆。這時,父母要有技巧地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
此外,這個時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后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于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03第三個叛逆期:青春叛逆期(12-15歲)
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由于心理發育尚還未成熟,很多事情都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當看見身邊的玩伴都那么去做的時候,便會跟著去做,如打架、吸煙、逃課等。這個階段的孩子也非常好面子、自尊心強,對于他們而言爸媽的“乖乖孩子”是一種羞辱,他們會自認為已經無所不知了,不想再按父母的要求或者標準做事情,因此會做出一些挑戰父母權威的事,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獨立宣言。
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么,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因此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父母要開始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持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安慰,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父母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積極的勵志書,比如名人傳記等,讓他內心有個學習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另外,夫妻恩愛是最好的家教,家庭氛圍越是劍拔弩張,孩子就越容易叛逆!
當你被孩子氣得火冒三丈不能控制的時候,不妨用這些方法來取代打罵。
1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不斷發展,孩子的生長環境也和父母所處的那個年代大不相同。教育方式和理念也應該不斷地進步。家長有義務主動吸收新的現代化的教育知識。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大多是家長帶著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懲罰是教育的一種重要方法。吸收新知識能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歷,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
2跟孩子協商
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束縛孩子,不要總讓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事,那樣的話不只是孩子崩潰,大人也會很無奈。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思維和自己的喜好。跟孩子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3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情緒極度憤怒的情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當家長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的時候,建議家長暫時回避,或是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等自己把心態調整到平和狀態后,再和孩子進一步地聊聊。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并等待孩子冷靜后,再進行溝通。
4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的家長急于求成,很多事情自己做不到卻還高標準要求孩子。孩子年齡還小,天性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所處的年齡段,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孩子當前的表現。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成功地教育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