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對叛逆期女兒的話(給叛逆期女兒的一句話)
本文導讀:很多父母發現,要讀懂女兒的心思十分困難。其實,與男孩相比,女孩更加情緒化,因為她們天生感情細膩,盡管父母可以觀察到有什么事情令她不安或者不快,但很難明白她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這個時候父母就要講究一些溝通的方法,才能走進叛逆期女孩子的內心世界。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而現在叛逆期的女孩就是處在一個從崇拜父母到“瞧不起父母”的階段。
其實,父母有時候就是代溝的制造者,讓世界最偉大的愛在代溝中扭曲。張愛玲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小孩不像我們想象得那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為人。……青年的特點是善健忘,才過了兒童時代,便把兒童心理忘得干干凈凈。”張愛玲的話說明了父母對子女心理的不理解。
因此,父母要首先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比如,有的父母對女兒的期望值過高,而女兒學習成績有時又達不到他們的要求,于是就常常在女兒面前表露出焦慮和不滿。這不利于女兒學習成績的提高,只能對女兒的心態起負面影響。
畢竟是兩代人,不論是思想還是觀念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而且又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所以很難達到意見一致,這樣父母與女兒之間的矛盾必然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在很多家庭里都存在,只不過親子關系尚沒有發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而已。
這時候,父母就要學會一些技巧,盡量別和叛逆期的女孩較勁。
1、停止你的嘮叨。
有一個小女孩在網上寫道:“當個雞蛋就要孵化成功,小雞就要破殼而出時,小雞發現殼內已經罩上了一層緊密的籠。 我覺得我就是那只小雞,而我的媽媽就是以管束、嘮叨我為樂的。”
現在很多父母對女兒的方方面面都要干涉,讓女兒覺得一點兒自由都沒有。
“你放學必須馬上回來!”
“不許你和馬小虎交往,他不是個正經男孩!”
“不許你穿這條破牛仔褲,像什么樣子,不倫不類的!”
“不要當班干部,會耽誤學習的。”
“在學校聽話啊!”
“作業做完了嗎?抓緊啊!”
“多吃點兒有營養的,對身體好。”
能聽到父母把“不準”“不要”“不許”這樣的嘮叨掛在嘴邊,但隨之而來的也許只是女兒的聲聲理怨: “知道了,真煩!”“好啦,噦嗦!”父母總覺得女兒小,有些道理要反復講才行,但女兒卻已經慢慢把自己當成了大人。因此,會有很多女孩覺得導父母很嘮叨,亦有父母認為是女兒不聽管教。在這場無止境的家庭角力中,究竟會對女兒造成什么影響呢?
“我希望有一間房子,房子很大,門很小,只有我一個人能鉆進去,把爸爸媽媽都擋在外面,免得他們從早到晚地看著我”“我想到天上去,再也聽不到爸爸媽媽嘮叨。”
“我想世界上應該有一種藥,爸爸媽媽吃了,只會說可以,不會說‘不行’。”
作為父母要知道,盡管女兒需要父母的體貼與照顧,但是她不喜歡父母過多的哆叨與管束。據調查統計,98%的父母被女孩指責為嘮叨。而父母自己也承認,只要見到女孩,自己就會不由自主要多說幾句,多強調幾次。
心理專家認為,嘮叨就是永遠一個標準,一種強調, 在女孩身上翻來覆去地重復那幾句話。常聽女孩說父母的話都能背出來了,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但是父母并不認為自己是在嘮叨,而覺得這是在教育女兒、關心女兒。其實不然,關愛應該是讓女兒感到溫暖和理解,并對她有實際意義上的幫助,而大事小事都要管,最終有沒有講到點子上的嘮叨,只能讓女兒產生反感并急于逃避,而且破壞了父母在女兒心中樹立的威信。
2、尊重女兒,別和女兒“對著來”。
女孩的煩惱并不僅僅是針對零用錢、衣服或者是課外書,她們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當女孩真正得到理解和尊重之后,她們的一切消極、叛逆的情緒都會消失。
例如,當女孩考砸了,有的父母就會劈頭蓋臉地訓斥女孩:“怎么回事?你怎么又不及格?隔壁家的婷婷怎么考得比你好?還說想去游樂園,考試都不及格,取消!”
讓我們來看看明智的父母是怎么做的:
女兒考砸了,回到家后,她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晚飯后,爸爸媽媽什么也沒說。女兒實在坐不住了, 她心想,難道是爸爸媽媽沒有發現我的成績單?于是, 地情地來到客廳,發現在地的成績單旁邊,爸爸媽媽給地留了一張便條。“女兒:爸爸媽媽知道這次沒有考好,但是你不要難過,也不必緊張,爸爸媽媽不會罵你。 因為爸爸媽媽相信你肯定不會放棄努力的,所以,在下次考試時,我們不要求你考出多么好的成績,只要比這次的成績前進一點點,我們就會很滿意。’永遠都支持你的爸爸媽媽。”
讀了爸爸媽媽的便條之后,這個女孩在自己的日記里這樣寫道:“我是輕易不流淚的,但我被爸爸媽媽的理解和尊重感動得流淚了。在領著成績單進家門的那一刻,我都做好了與父母吵架的準備。但現在我知道了,那是沒有必要的,我的父母是天底下最好的父母!”
3、相互理解,跨越代溝。
父母總是覺得女孩不聽話,不能了解做父母的辛苦。同樣的,女孩也渴望父母的理解:我已經長大了,我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尊重!那么,什么是理解呢?
理智的父母說:“對女孩的理解,就是換位思考,站在女孩的立場上,了解她們真正的需要,將心比心。
懂事的女孩說:“對自己的理解,是一種坦誠: 對父母的理解,是一種體諒。”
是啊,做父母的,如果凡事會站在女孩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會理解并尊重女孩的感受,家庭教育就將能達到潤物無聲、春風化雨的效果。反之,不能理解女孩的父母根本無法擺脫由此帶來的煩惱與痛苦。
父母要學著去了解女孩的情緒起伏、學習情況和生活狀況。尤其是叛逆期的女孩,她們正處于思維發展的活躍期,分辨是非的能力還不夠成熟,很容易出現各種不同類型的問題。因此,父母只有充分理解女孩,才能針對女孩所出現的問題,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