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貧出孝子
我出生于河南省信陽市息縣,今年30歲。在我出生的時候,我已經有三個姐姐了,家里兄妹4個,后來聽媽媽說我們家鄉都還是比較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堅持要一個兒子,由此我就誕生了。后來慢慢長大才發現,在我們村里面兄妹三、四個的很多,都是為了一個傳統“養兒防老”。在90年代父輩基本沒有外出務工的思想,還是在家務農,也是靠著一畝三分地養活一家人。也因此家庭所承擔的撫養費也隨之增加,家庭更沒有多余的收入補貼,也只能維持家庭溫飽。
在我的記憶里父親是一個很嚴厲的人,平時不愛跟我們嬉鬧玩耍,那時候特別羨慕其他小朋友回去被父親 親親,抱抱,舉高高,就這樣簡單的要求都成了渴望。但我心里知道父親還是很愛我們的,只是不善于言表。
雖然父親平時沉默寡言,但他的所作所為卻影響我一生,也是我一直以來的榜樣。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首先父親對我的第一個教育就是”尊敬長輩”,在我3歲的時候,父親第一次動手揍我,原因就是我對父親出口不遜,忘記是什么原因,我對父親拳打腳踢,剛開始父親還沒有在意我的嬉鬧,后來就隨口對父親說:“以后您老了別想讓我給您養老送終”,瞬間父親的臉就拉下來了,后來我又說了幾句難聽的話,終于父親忍不住了,對我說既然這樣那我就打死你,就當沒生你這個兒子。就這樣在媽媽,奶奶的呵護下還是狠狠地被父親揍了。在當時并不理解這么一句話為什么父親那么在意,如今的我也是一個父親,才能理解當我說出那樣的話是有多傷父親的心。
后來慢慢長大,家里的苦活、累活,父親總是搶在爺爺前面去做,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和抱怨,所作所為我看在眼里,我也在心中以父親為榜樣,去學習。父親教導的“尊敬長輩”觀念也潛移默化地形成,比如在家吃飯爺爺奶奶沒動筷子,我們也不能先吃,以至于現在的我在長輩面前依然保持這樣的觀念。
再后來就是父親經常教導我們幾個幫媽媽,奶奶做家務,做農活,時間久而久之在我們村里,我和姐姐真的算是村里孩子的榜樣,鄰居們都羨慕,經常聽到鄰居們夸我們懂事,聽話。所以我上初中開始就已經很獨立了,那時候我姐姐們都已經輟學,父親、母親也外出務工了,家里只有我和奶奶,因為爺爺剛過世不久,奶奶經常一個人在房間偷偷流淚,我也只能默默傷心。
因為初中后我要住校,每星期回來一次,奶奶年紀大了,做事情不方便,夏天還好衣服都能自己洗,尤其是冬天衣服被子奶奶都洗不動了,所以每周回來都要給奶奶洗衣服、洗被子曬被子,幫奶奶洗頭等,當時鄰居對我都是贊口不絕,奶奶也因此在同鄰人中倍有面,也為我驕傲,就這樣我跟奶奶一直相處到高中畢業。
2.你掙老板錢 老板要你的命
第一次踏入社會是2008年高一的暑假,那時候我16歲,剛接觸社會父親就帶我做了第一份工作裝卸工,也讓我體會到掙錢的艱辛。在一個大倉庫裝卸物流貨箱,我們屬于臨時工4個人一條線,只有夜班,晚上7點到第二天7點12個小時,剛好開始覺得還行,大件都有叉車,稍重點的跟父親一起搬,可剛裝完一車又來一車,想休息一下都不行,連續的工作我有點體力不支,加上后半夜很困,那種累真的太痛苦,直到精疲力盡,感覺時間好慢,那一夜過得無比痛苦。
終于迎來了下班時間,我的手被木箱扎破好幾處,腿上也有磕碰,滿身傷痕。勞累一夜我跟父親共掙到250元,拿到錢的那一刻,雙手都在顫抖,那一刻才發現掙錢不易!回到家后媽媽看到我滿身傷痕,狼狽不堪,內心也是無比心疼,當場責備父親,為了緩和氣氛我笑著跟媽媽分享我的工作心得,上交了我的第一份工資,隨后媽媽把我抱入懷中,我們都發自內心的笑了。
第二份工作是工地拉水泥,也是臨時工,剛開始父親怕我拉不好水泥車,只有2個輪子,就讓我用鐵鍬裝水泥,父親說你不用太賣力,每次鐵鍬不要鏟太滿,這樣會省力氣,因為沒有經驗,也忘記戴手套,沒一會感覺手有點刺痛,結果手上摸出5、6個水泡,看后我嚇一跳,我也沒跟父親說,然后就找一雙破手套繼續裝水泥,不一會水泡磨破了,疼的有點受不了,最后我跟父親說我去拉水泥吧!父親就簡單教我拉車的技巧,父親依然不知道我手上有水泡,我也只用手指的力量來拉車,這樣接觸不到手掌,可以減輕疼痛,就這樣堅持把當天的活做完。
做完這兩份工作,父親告訴我一個道理就是“你想掙老板的錢,他想要你的命”!
3.踏入社會
踏入社會后我深知掙錢不易,也感謝我的父親讓我體會生活疾苦,所以我會珍惜來自不易的收入,以至于現在的我有更好的物質條件,其實父親對我最大的教育莫過于吃苦耐勞,盡早體會生活不易。在我看來對兒子的教育一定是要讓他盡早學會獨立,做一個男子漢應該承擔的責任。